玄宗认为,有善必赏,所以劝能,有罪必诛,所以惩恶。开元年间朝廷的赏罚基本上贯彻了这一精神。
玄宗的改革政策,主要是通过下级官员去贯彻执行,玄宗能注意用人,这是“开元之治”得以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玄宗在位的前半期,不仅文治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武功也赫然可纪。在玄宗即位以前,边防危机十分严重。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奴隶主李尽忠利用民族矛盾,煽动其部众举兵造反,并且攻占了营州。紧接着,营州都督府管辖的连昌、师、鲜等12州也相继失守。武则天派王孝杰等组织反击,结果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契丹贵族经常疯狂掠夺土地,残害北方人民。
至于玉门以西,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突厥奴隶主贵族乌质勒攻陷了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从此,安西道绝。乌质勒接着又向北庭都护府进攻,并强占了北庭西部一些地方。这不仅破坏了国家统一,同时也堵塞了“丝绸之路”,使唐朝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北方地区,唐初战胜突厥,统一了大漠南北,设置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此后,长城以北保持了数十年的相对安定局面,但是,到了七世纪末叶,唐朝北方门户云州(今山西大同市)被突厥攻陷。从此,长城以南已无险可守。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突厥进攻蔚州(今河北蔚县),定州(今河北定县),由于长城以北大片领土失守,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唐政府把安北都护府临时侨置同城,一直到开元初。
从上述情况看,到玄宗即位时,西域的碎叶、庭州、北方的云州以北以及辽西12州,都已被突厥、契丹奴隶主贵族占领,陇右及河北人民经常惨遭劫掠和屠杀。唐朝边境安宁的局面被破坏了。
玄宗执政以后,为彻底解决边区问题,巩固唐政权,维护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玄宗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府兵制在均田制崩溃的形势下已经形同虚设,农民不断逃亡,兵源困难。高武以后,尚武风气逐渐消失,府兵多不按时更番,教习废驰。到玄宗时士兵逃匿,军府空虚。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宰相张说遂建议雇佣募兵。玄宗即下令实行,从关内召募军士达12万人,充作卫士,名“长从宿卫”,或称“长征健儿”,从而代替了有唐以来的府兵轮番宿卫制度。这是当时军制由兵募到雇佣的重大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实践,雇佣兵制于开元二十五年推行全国。从此,各地民丁再无番上戍边之苦,可以专事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