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驿站传递。刘光锜说这是以前的旧例。宪宗也看透了他的心思,不耐烦地说:“以前旧例对,就照着做,不对,为什么不改过来!”
对各地因战乱,灾荒而造成人民的灾难,宪宗也表示一定程度的关心。即位之初,他曾派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阳宣慰江淮,行视租赋,察官吏臧否,百姓疾苦,结果潘孟阳到处游宴纳贿。宪宗马上免去了他的度支、盐铁副使之职,并把这件事时刻记在心里。元和四年,南方旱饥,宪宗命左司郎中郑敬德等为江、淮、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赈恤贫民。临行时告诫他们说:“朕宫中用帛一匹,皆有账薄,惟救济百姓则不吝啬。卿等应深识朕意,勿效潘孟阳专事饮酒游玩。”
后来,他又批准李绛、白居易的奏请,诏令天下:降天下系囚,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掠卖。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民生。在同藩镇的斗争中,对受藩镇残害的百姓一概进行安抚。诛灭镇海李锜后,有司请求籍没李锜的家财,以输京师。宪宗从李绛奏请,以李锜家财代替浙西百姓当年的租赋。宪宗前期,国家没有统一,政府财政困难,为筹措军费,宪宗也曾聚敛财货,但他并没有用于供自己挥霍。
三、晚年昏乱被弑丧命
前期的唐宪宗,可算得上一个有道明君。可惜他在完成了自己的辉煌功业之后,忘乎所以,逐步骄奢放纵起来,信用群小,拒谏饰非,大兴土木,求神仙长生之术。
平定淮西吴元济是宪宗政治上的转折点。元和十三年,宪宗命六军修麟德殿。右龙武将军张奉国、大将军李文悦认为淮西初平,不宜营缮太多,希望宰相裴度劝谏宪宗。裴度代为转奏,宪宗大怒,将二人贬官。又命疏浚龙首池,筑承晖殿,自此土木之役日趋增多。宫中所费也越来越奢侈。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镈、盐铁转运使程异多次向宪宗进羡余(官员以赋税盈余献给皇室的财物),以供费用,宪宗则提拔二人为宰相。消息传出,朝野惊骇。裴度、崔群极陈此二人资性狡诈,盘剥百姓,克扣军饷,天下共愤,要宪宗收回成命,宪宗非但不采纳,还指责二人为朋党。自淮西用兵以来,度支、盐铁及四方争相贡献,元和进奉之弊愈演愈烈。
这些财富都是官吏们通过刻剥百姓、贪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