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冷笑着说:“章惇未尝与臣等商议,怎么如此独断!皇太后的圣谕极是允当。”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齐声附合说:“合依圣旨!”向太后说:“先帝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且很是仁孝,不同于其他诸王,老身立他,也是秉承先帝遗意哩。”章惇势单力孤,不敢再争。于是向太后宣旨,召端王赵佶入宫,即位于柩前,权力的交接至此乃告完成。
赵佶因生来健壮的缘故,神宗赐名曰“佶”,“四牡既信”,取其壮健之意。他的母亲陈氏,开封人,出身于平民之家,自幼颖悟庄重,十几岁上被选入宫,充当神宗身边的御侍,开始并无什么位号,生了赵佶后才进封为美人。陈氏对神宗的感情极其深厚,神宗死后,不久她就病死,当时赵佶才刚刚4岁。
赵佶周岁之时就授为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即位,进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封端王,并开始出宫就学。
宗室亲王日常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史籍,但赵佶对这些不很爱好,倒对笔砚、丹青、骑马、射箭、蹴鞠,甚至豢养禽兽、莳弄花草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书画方面,他显露出了卓越的天赋。
赵佶天资甚高,却并没有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端谨庄重的性格,相反,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他逐渐养成了轻佻放浪的脾气。他的密友王诜可以说与他趣味相投。王诜字晋卿,是英宗和宣仁高太后的女儿魏国大长公主的驸马,论理应是赵佶的亲姑夫。此人放荡好色,行为极不检点,家中姬妾成群,还常出入烟花柳巷,公主根本管不住他。公主得重病,他竟当着公主的面和小妾胡来,气得神宗曾两次将他贬官。像这样一个人,赵佶却同他打得火热,一天,王诜派高俅给赵佶送篦,正赶上赵佶在园中蹴鞠,高俅在旁候报之时,连声喝彩,赵佶招呼他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卖弄本事。赵佶大喜,即刻吩咐仆人:“去向王都尉传话,就说我把篦子和送篦子的人一同留下了。”从此对高俅日见亲信,颇加重用。
然而赵佶在向太后眼里却是另外一种模样,他对向太后极其敬重孝顺,每天都到向太后居住的慈德宫问安起居。因他聪明伶俐、孝顺有礼,所以向太后对他钟爱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诸王,在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对将来立谁为帝的问题早就胸有成竹了。
赵佶被推上权力的顶峰之时,已是18岁了。章惇等人可能觉着这位轻佻浮浪的新皇帝未必可靠,就奏请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说皇帝年龄不小了,不便再由母后干政。赵佶对向太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