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十一章 光宗赵惇
宋光宗,名惇。是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生,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卒。公元1189~1194年在位。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81岁的太上皇高宗赵构死去,孝宗十分悲恸,不免心灰意懒,无意朝政,也想效法高宗,禅位给太子赵惇。只是大臣苦谏,他又孝服在身,不好马上行禅让之礼,只得作罢。不过孝宗下诏,让太子参预政务,内外官吏的升迁,刺史以下都可自决。上朝时也令其侍立一旁,逐渐熟悉朝政,好不容易捱过两年,63岁的孝宗自觉心神交瘁,体力不支,而守丧也已期满,便不顾丞相周必大、留正等人的劝阻,在紫宸殿举行了受禅之礼,由太子赵惇承继大统,就是宋光宗。
赵惇并非一开始就是太子。孝宗即位时封赵惇为恭王,他的大哥封为邓王,二哥封为庆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邓王被立为皇太子,不料,乾道三年,太子得了伤暑病,太医又开错药方,使病情加剧,3天后一命呜呼。按说,二子庆王恺应继位太子,孝宗认为庆王过于懦弱,难当大任,恭王英武过人,很像自己,就想把他立为太子。因为要打乱皇位继承顺序,孝宗不愿草率行事,便暂且放下,等时机成熟再说。
3年后,主管天文的太史上奏:“根据天象的变化,应建立太子。”宰相虞允文也乘机请求孝宗早定储君,孝宗说:“朕久有此意,太子的人选也早已确定。只是恐怕当了太子以后,容易骄傲,放纵自己,不再勤恳学习,反而渐渐变坏。朕迟迟不建太子,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想让他进一步熟习政务,博古通今,然后立为太子,不致将来后悔。”第二年,虞允文再次上书请求,孝宗见条件成熟,便册立26岁的恭王赵惇为皇太子,同时改封赵恺为魏王,出镇外藩。四月,孝宗又命太子兼任临安府尹。这段时间里,太子多方关心民政,熟悉民情,勤勤恳恳料理公务,多次受到孝宗的称赞和鼓励。
光宗即位后,尊孝宗为寿皇。这时金朝的世宗皇帝已去世。即位的新皇帝章宗昏庸无能,宋金边境已经相安无事多年,这时更无大的战事发生,光宗很想趁国泰民安,励精图治,振作一番。可天不遂人愿,皇后李氏是一个悍妒跋扈、喜欢弄权的人,她掀起一场场宫廷风波,把光宗搅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光宗即位以后,看到宦官为非作歹,干预朝政,便想借机诛杀,整肃朝纲。但他忧柔寡断,迟迟未能下手,消息却很快泄漏出去。宦官们极为害怕,合谋离间三宫(即高宗皇后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