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老师李孟掌管国子监学,还亲自规定国子生名额为300人,另外增加20名陪堂生。仁宗极力提倡臣下荐贤举能,广招人才,即使出身于平民百姓,只要德才兼备,也可以任命他们担任各级官职。
世祖、成宗、武宗3朝,都有过实行科举制度的打算,然而始终没有付诸实施。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十一月,仁宗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书为先,词章次之”。科举考试每3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士、殿试三道,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在考试科目方面,蒙古、色目人试二场,汉人、南人试三场,命题则以“四书五经”为主。仁宗在位期间,共举行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在延祐二年,得进士56人,第二次在延祐五年,得进士50人,从而在政治上多少满足了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而且,因规定考试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以程朱理学作为考试取士的标准,确立了理学的思想统治,这对后世的科举用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仁宗在尊孔崇儒,推行“汉法”政治的同时,着手进行经济改革。世祖、成宗两朝使用的是中统钞和至元钞,物价相对稳定。但武宗上台后,挥金如土,一再动用钞本,使钞值下跌,物价上涨。仁宗即位后,下令废除“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恢复印造和使用中统钞和至元钞,力图缓和政府的财政危机。他的改革犹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下令大量印钞,连续4年都超过200万锭,到延祐七年,钞银比元初贬值了20多倍。这样,货币改革失败了。
在经济上,仁宗决定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当时,江南富豪、诸王、寺院等大量隐占官民田产,致使强者田多税少,弱者产去税存,赋役不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延祐元年,分别派章闾、你咱马丁、陈士英到江浙、江西、河南3省查核田地亩数,理算租税钱粮,以增加政府财源,这就是所谓的“延祐经理”。但政策遭到了贵族及官吏的抵制,官府贪剥滥刻,与地方富豪勾结,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经济改革也告失败。
三、受制生母无奈权臣
仁宗的政治改革收效不大,经济改革屡遭失败,这令他举步维艰。而最使他难受的是,他的举动均受到母亲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牵制。
答己以皇太后身份自居,要儿子言听计从。她恣意弄权,对不顺从自己的朝臣百般欺虐,一再袒护奸臣铁木迭儿。铁木迭儿原为云南行省左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