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选择的年号是嘉靖,意在平乱求治,力除弊政,繁荣帝国。
世宗年龄不大,不乏求治之心。他在安陆管理弹丸大的封地,积累了一些统治经验。武宗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内外交困,百废待兴,人心极不稳定。他明白治理朝政需要的是什么,由此他赏识和重用杨廷和。在杨廷和的辅佐下,世宗对武宗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番改革:诛杀了武宗的佞臣江彬、钱宁,将太监谷大用、邱聚降职去司守孝陵,迫使太监魏彬、张永交出权力闲住;两次裁汰了锦衣卫及内监局的冒滥军校、匠役共18万余人;提拔了一些正直官员,委以重任;放走内苑的珍禽异兽,明令各地不许再献;减少漕粮1532000石。对即位之前杨廷和调边军还镇、关闭不成体统的皇店、送还全国进献美女等举动,给予了肯定。当杨廷和因为从宫中驱逐武宗的义子、裁汰冗员引起失职之徒的仇恨,有人扬言要报复时,世宗的反应极其迅速,下令调拨了百余名军士,日夜对杨廷和进行特殊保护。嘉靖元年十月,有大臣上疏,指出宦官出镇不足取,说他们平日里安享尊荣,肆毒百姓,遇变则心怀顾望,极不可靠。世宗非常赞同这一看法,不久就下诏将派驻在各州府的宦官召回京城,并且一直没有复派,时间长达40余年。在不长的时间里,世宗以世人眼花缭乱的果敢举动,显示了他的威仪,缓和了社会矛盾,天下臣民盛称新天子圣明,歌颂杨廷和功高。
世宗是因明武宗无子,兄终弟及,作为其伯父、孝宗朱祐樘的继承人当上皇帝的,他的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那么,即位后的世宗是要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呢,还是称孝宗为“皇考”?问题的核心就是当皇帝后还能不能承认生父为父亲,如果能,按封建礼制,就有套礼仪问题。世宗的本意,当然是要尊奉生父。在即位典礼后的第5天,为了给死去的父亲一个比较高的封号,世宗下诏让群臣讨论这个问题,朝臣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杨廷和恪守礼法,认为世宗既是以宗藩入统,就应称孝宗为“皇考”,而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他让礼部尚书毛澄将这个意见告诉世宗,并用坚决的口吻对左右的人说:“异议者即奸谀当诛。”世宗对“移易”父母非常不满,要求重议,但因群臣的反对,加上他的皇位还不巩固,只能搁下。但使事情起变化的是世宗的母亲蒋氏。大约过了4个月,蒋氏自安陆进京,听到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大发脾气,对陪同的朝使说:“你们受职为官,父母都得到了宠诰,我儿子当了皇帝,却成了别人的儿子,那我还到京去做什么?!”说完即停在通州,不肯再走。世宗闻报,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