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万众的英主成吉思汗”,称努尔哈赤为“水滨3万人的英主”,同时还威吓努尔哈赤:若敢向广宁发动进攻,决无好下场。见林丹汗如此狂妄,努尔哈赤气愤至极。第二年他派遣使者送去了笔锋犀利的复信,他在信中历数林丹汗败于明朝之辱,想以此激起林丹汗的旧恨,拆散他与明朝的联盟,并极力夸耀八旗的军威,拉拢林丹汗归附后金,共同抗明。但这一切都未能奏效,林丹汗囚禁了努尔哈赤的使者,以此作为对努尔哈赤的回答。
由于林丹汗势力较强大,加上有明王朝支持,努尔哈赤几次想对他动兵而又做罢,但后来林丹汗暴虐无道、穷奢极欲,大失人心,内部开始分崩离析。他属下的一些部落将领暗中与后金来往,就连他的两个孙子也跑到后金,向努尔哈赤叩首行礼。努尔哈赤对林丹汗始终采取孤立、打击的策略。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林丹汗率兵攻打后金的姻盟科尔沁部,努尔哈赤立即出兵援助,打败了林丹汗的进攻。
努尔哈赤以抚为主的对蒙政策,为日后满族统一蒙古诸部奠定了基础。与蒙古交好成为清代的基本政策。
六、宁远兵败抑郁而死
辽西地区失陷后,明政府深感形势严重,又一次征调全国各地的军队会集山海关,全力固守,并将积极主张抗击后金的大学士孙承宗、兵部主事袁崇焕派往关外考察军务。
袁崇焕来到边关后果然不负深望,很有作为,他首先向孙承宗提出要固守山海关必须先守宁远的建议,要求重新修建宁远城。宁远(今辽兴城)地处辽西走廊中段,它依山傍海,形势险要,是由沈阳通往山海关的咽喉要塞。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加意修筑宁远。按照袁崇焕的设计,宁远城新建的城墙高3。2丈,底宽3丈,顶宽2。4丈,宁远遂成为关外的军事重镇,孙承宗又修缮了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的城池,遣兵分守。一条以宁远和锦州为中心的防线迅速建成了,辽西的局势重新稳定下来。
努尔哈赤此时正忙于迁都,他探知孙承宗在辽西严阵以待,故一直没有贸然进攻。但不久明朝内部的党争再起,孙承宗尽管满腹韬略、守边有方,却因秉性忠直遭到魏忠贤一伙的忌恨和排挤。继任孙承宗的是魏忠贤的同党高第,他精于投机钻营,对打仗却是一窍不通。他对后金怕得要死,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只想躲在山海关内苟全性命。因此,他不顾袁崇焕等人的强烈反对,尽撤锦州等地的防务,将各城兵力强行调入山海关。孙承宗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就这样被破坏了。只有袁崇焕坚决不撤,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