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布迅赴南京设法议和。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经道光批准,耆英、伊里布等在南京城下江面上的一艘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内中规定诸大端者为:(一)清政府赔偿英国在广东缴出销毁的鸦片烟费600万元,商行“积欠”300万元,军费开支1200万元,合计2100万元;(二)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四)实行协定关税,嗣后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等项,均应“秉公议定”,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五)废除公行制度,凡来中国贸易的英商,不论与何人交易买卖,均听自便。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南京条约》,时人称之为《江宁条约》。
历时两年多的对外战争,清朝政府支出战费7000万两,战后赔款2100万元,加上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的无耻抢劫和战后鸦片的继续大量涌入,清王朝本已十分拮据的国库开支,濒于崩溃。为了偿还赔款,弥补亏空,道光在战后已顾不了许多,只有默认各级官吏尽情搜刮民脂民膏了。结果是“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官逼反,民不得不反。鸦片战后,清王朝内地18省和台湾、伊犁、西宁等地区,反清起义连年不断。自道光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公元1842年~1850年),各地各种起义暴动,令清政府手忙脚乱,损兵折将而载于史册的就有92次之多。道光历经两年多对外战争的磨难和美、法等相继遣兵船来华威逼签约,已是心力交瘁,不觉老之将至。面对风起云涌的起义暴动,他只知频颁谕旨,限令各地将军督抚及提镇大员加意弹压,尽力兜剿,再也无力无心去设法根治起义暴动之源,规复祖宗盛世之业了。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节俭一生的道光,外耻未雪,内忧未除,饱含一腔恨和愁,悄然长逝。死后谥号曰“成皇帝”,庙号“宣宗”。葬地在河北易县北宁山慕陵。
第三百六十一章 文宗爱新觉罗·奕讠宁
一、兄弟争位母死失和
爱新觉罗·奕讠宁(公元1831年~1861年),清王朝自顺治帝以来的第七位皇帝,因他即帝位后的年号是咸丰,所以人们一般又称他为咸丰帝。
奕讠宁出生以后,深得父亲和母亲的疼爱,生活自然是欢乐而优越的。为了更好地对奕讠宁进行教育,道光帝不仅经常亲自督教,而且按照培养幼君和皇子的惯例,使其6岁的时候开始入学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