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16日,湘、鄂、赣三省党部联合推选毛泽东、陈克文、周以栗、陈荫林、张眉宣、李汉俊、王礼锡、袭式农等人为代表组成筹备处,着手工作,并将农讲所定名为“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筹建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过程中,毛泽东深深感到,根据全国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的需要,仅仅为三省培养和造就农运骨干是远远不够的。要迎接全国农运潮的到来,就必须培养更多的农运人才。于是提议扩大招生范围。毛泽东的提议得到筹备处其他人的一致赞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便联合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邓演达,通过他进一步取得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批准,遂决定将三省农讲所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该讲习所组建后,毛泽东曾在此所任何职?
河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研究事典》记载:
3月7日,毛泽东在武昌创办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任副所长(主持工作)。邢崇智等主编:《毛泽东研究事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066页。
而《光明日报》于1977年3月18日发表的刘征的题为《在武昌中央农讲所》一文记载:
筹建农讲所时,由毛泽东、邓演达、陈克文三人组成学校执行委员会,毛泽东是主任委员,邓演达是政治部主任……刘征:《在武昌中央农讲所》,载1977年3月18日《光明日报》。
重庆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国民革命史》的记载,则是另一种说法,写道:
在筹备工作大致就绪时,国民党中央考虑到要为全国培养农民运动人才,决定把这个农讲所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制,地址在武昌。该所实行委员制,常务委员是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邓演达任所长,毛泽东任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夏明翰为秘书,周以栗为教务主任,下设教务、训练和事务处。黄修荣著:《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13页。
上述三部著作,对毛泽东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任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个讲习所实行所长制,毛泽东任副所长;第二个说法是实行学校执行委员会制,毛泽东是主任委员;第三种说法是实行委员制,毛泽东是常务委员、副所长。那么,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
1977年3月1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在武昌中央农讲所》一文的刘征,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