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月19日凌晨撤出了遵义。因此,政治局常委没有时间进行分工。
时过半个多月,即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子里,就是现在的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乡的一个村子,召开了常委分工会,“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但没有设“政治局主席”一职,根据常委分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表明授予毛泽东以军权,着手过问军事。由此可见,所谓毛泽东在遵义会议被选为“政治局主席”之说,是有误的。
毛泽东曾任中央政治局主席,但是在遵义会议以后的事。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调整。在这次会上,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
长期以来,人们在评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时,有一个习惯的提法,即导地位。国内人们这样讲,外国人也是这样认为的。美国研究毛泽东的著名专家R特里尔,在其撰写的《毛泽东传》中写道:
在遵义,毛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
毛重新获得权力主要在军事方面。至少在整个长征期间,枪杆子居一切权力之首。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头号人物……〔美〕R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52~153页。
笔者认为,这样表述是不确切的。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内居领袖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头号人物,是在遵义会议之后。
据《毛泽东年谱》(上卷)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等著作记载,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做出了四项决定,其中第一项就是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进入常委,意即进入中共领导核心,但不能说是居领袖地位。
遵义会议于1月17日结束时,博古仍为中共中央总负责,只是他这“总负责”已很难开展工作了。2月5日,即遵义会议结束半个多月,中央红军到达川、滇、黔边界的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乡的“鸡鸣三省”村,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自1931年9月下旬起的3年零4个月的中共领袖地位,成了中共中央总负责。
从军事指挥权方面来说,遵义会议决定取消由李德、博古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