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为“绥之斯来”二句,下文是“其死也哀”,世宗见了很生气,第三题《孟子》又有两个“夷”字,当时朝廷深受蒙古兵进犯之苦,世宗最讨厌看见“夷”字。于是龙颜大怒,差点把出题的人杀了。此后大臣们上奏时遇到不得不写“夷”、“狄”的情况只好将字写得蚂蚁一般小,意思是尊中国卑外夷。
嘉靖二年西北大旱,秋天南边又发了大水,世宗对此很是忧惧。太监崔文奏称让方士前来打醮可以禳祸。于是世宗召见了方士邵元节在宫中设坛,又挑选了二十个年轻的内监穿上道士的服装,学习诵经等事。禁宫里的乾清宫、坤宁宫、西天厂、西番厂、汉经厂、五花宫、西暖阁、东次阁等地方陆续建立了道坛,将皇宫变成了一座道院。从此明世宗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寻仙得道上。
世宗即位将近十年仍旧没有子嗣,正在绝望的时候,后宫的阎贵妃忽然有了身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朱载基。不料朱载基出生不到两个月,忽然生了绝症夭逝。幸运的是王贵妃也怀孕了,足月后生下一个男婴,接着杜康妃、卢靖妃各生了男婴,算起来最后世宗得了八个儿子,这些儿子都是妃嫔所生。而世宗的前后三位皇后都不曾生育,这三位皇后分别是陈氏、张氏与方氏。巧的是三位皇后的悲惨命运都与一双手有关。
第一位皇后陈氏在世宗还没有即位时就是王妃,只是陈氏为人性情冷僻、不苟言笑,因此世宗对她很冷落。有一天陈氏与世宗同坐在一起,这样夫妻坐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陈氏已经怀孕多日,世宗也因此对她呵护有加。正在坐着闲聊的时候,张、方二妃端进茶来,世宗见张妃的手如纤细的柔荑,晶莹剔透,忍不住握着不放。陈后醋心大起,将杯子投到地上站起来。这一下触怒了世宗,他大声呵斥陈后。陈后惊吓之下流了产,大病一场死去了。世宗的余怒不消,下令丧礼从简,给了个恶谥叫“悼灵”,埋葬在袄儿峪。埋葬的那天,只有梓宫抬出王门,百官到现场一天,与皇后葬礼应有的规模大不相同。给事中王汝梅劝谏世宗也无济于事。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个谥号。那时已经过去很久,世宗的恨意也消得差不多了,便将陈后的谥号改为“孝洁”。直到明穆宗即位后,诸礼臣商议:“孝洁陈皇后是大行皇帝的元配,应该与大行皇帝合葬*庙。”穆宗同意将陈后迁葬在永陵,与世宗埋在一起。
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长着一双玉手的张氏,起初被封为顺妃。嘉靖七年陈皇后死去,张氏被立为皇后。因为《周礼…天官…内宰》曾有“中春,诏后率内外命妇,始祭蚕于北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