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名大辞典》也是这么写的:“卒年二十八”,“死则在顺治八年”,“进宫”云云“当时流言,不足辨也”。按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顺治帝生于后金(清)崇德三年(1638年),二人相差十四岁;董小宛十九岁归冒壁疆时顺治才五岁,“卒年二十八”时顺治才十四岁,显见旧戏曲编造董小宛被掳进宫,顺治为她出家等情节,纯属无稽之谈,不屑置辩。那么,来自其丈夫冒辟疆的“病亡”说就一定确凿可靠么?冒辟疆在《亡妾董氏哀辞》中有“安香灵于南阡”句,陈维崧有《春日同巢民先生拿舟南郭访董姬墓》诗,“南阡”“南郭”都是泛指一大片土地,实葬何处呢?
冒氏后人冒广生(鹤亭)在《孽海花闲话》中说葬在“如皋茅雉河畔”。可是茅雉河在如皋东门外,与“南阡”“南郭”相距十余里呢。近年有人经过反复调查得出结论说,在现今如皋城第一中学南面龙河畔的彭家荡旧时确实有个董小宛墓,而且说还曾有好事者发掘过,墓里确实有随葬品,但不见骨殖。这就不能不令人发生疑问了:这是董小宛的真实墓地么?董小宛的结局果真一如“病亡”说么?疑窦早就有人指出过。清末民初的如皋民士郭雍南,《如皋县志》(1914年版)的“协修兼总收掌”,他有一首《题董白小像》诗如下:
影梅十年想象中,画图今喜识春风。
等闲罗绮娇难再,衫子还应写褪红。
离乱情事秘难知,生死当年总可疑。
欲向画中人借问,青山何处葬西施。
请注意全诗的五、六两句,这位父辈、祖辈较为贴切董小宛时代的地方耆宿,对董“病亡”说分明就是持怀疑态度的。
综观冒辟疆一生,十九岁取妻苏氏,三十岁得董小宛为妾,五十五岁娶蔡罗为妾,五十七岁娶金钥为妾,六十二岁娶张氏为妾。因而在避难盐官途中称“姬”非董小宛莫属。而冒辟疆四十岁那年是顺治七年(1650年),董小宛果真如冒称“病亡”于顺治八年,那么这时她应该还活着,说不上有什么结局,怎么可以写她的“始末”?惟其有友人写她的“始末”,恰恰从这里透露出这时可能发生了什么特殊事件,董小宛从此永远地离开了冒辟疆身边,生离死别一去不返了。否则这个“末”从何来?而且冒辟疆所做的帝京赋、连昌宫词两篇,前者为东汉张衡所做,讽刺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后者为唐元稹所著,叙述唐玄宗驾幸连昌宫的豪华排场以及安史之乱后连昌宫的萧索荒凉,二者都是鞭挞上层统治者荒淫生活的,把董小宛“始末”与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