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看到赵佖的玉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儿。原来赵佖竟然在玉佩上刻了个大桃子,那桃子刻的极为传神,肥大饱满就像一口能咬出水儿来。
“佖儿啊,人家要刻桃子也都是刻福寿双全的图案,你这怎么整个儿一面儿就刻了个硕大桃子啊?难道是想吃了?”太皇太后打趣道。
“皇祖母,孙儿是给您和母后求长寿的,您看这寿桃多大个儿呢。您怎么还笑话孙儿呢。”赵佖小嘴儿一扁,大眼睛眨眨,红扑扑的小脸儿,小小少年,极为可爱。
“好,好,不笑话你,哈哈,等桃子下来了,多给你分点儿,哈哈哈……”
赵佶站在一旁嘴角抽搐,皇兄刻那桃子他才不相信是什么求长寿呢,哦,你给别人求长寿,却把玉佩挂自己身上?他也问过赵佖为什么要刻桃子,赵佖却笑而不答。
‘桃子,桃子,桃,逃……皇兄,你是要逃吗?可你,又能逃到哪里去呢?’赵佶看了看继续装乖的赵佖,没有言语。
苏轼这段日子过的是相当逍遥,每天去闻是斋教教学生,回家看看书,养养花儿,再研究一下美食。不过昨日听人提起昔年好友章惇被贬外郡,苏轼不免担心起他的处境。
(章惇,字子厚,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秉政,赏识章惇之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协助推行新法。其后历任朝廷及州郡官。哲宗赵煦即位,迁章惇知枢密院事。其时宣仁太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主政,尽罢新法,章惇力争,因而被黜出外郡。——摘自360百科章惇人物履历)
虽然章惇与自己政见不同,也曾发生过争执,但毕竟交情不比寻常,如今他被贬在外,以章惇骄傲的个性,必大受打击。想起昔年情谊,苏轼越发觉得应该劝上一劝,已尽朋友之义。
于是苏轼也竟学起赵佖,提笔给章惇写了封信。信中并未提及时事,也未问起章惇近况,只是跟章惇谈论诗词,一如往昔。苏轼甚至还饶有兴致的抄了几首小友的诗词,请章惇一起品评。
章惇收到第一封苏轼的信,确实很诧异。自己与苏轼虽为旧友,但两人政见不同,又都是恃才傲物之人,当年新旧党一战,两人关系一度走向冰点,又都是不肯低头的倔脾气。以致当年苏轼被贬之时,自己也不曾为他说话。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自己被贬,落井下石者有之,形同陌路者有之,主动给自己写信的,却还真是头一份儿。
章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