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气有粉丝,还为这部戏写了首歌。
当然,也有可能是资方要求。
一部电影里明显和画风不对劲的角色,基本上都有投资方影子。
给乔任良加了很多戏,设计了很多高光,影响了电影剧情平衡。
沈三通这一版不会这么做。
首先,《夜·店》改名了,改为《疯狂的超市》。
《夜·店》这个名字很符合主题,地点:小卖店,时间:夜里。
夜里的小卖店发生的故事,所以叫做《夜·店》。
但,很不商业。
好比一个卖煎饼果子或者熏肉卷饼的小店,店名叫“一家小吃店”。
里面不仅有煎饼果子和熏肉大饼,还有米线、冷面、炒河粉。
“一家小吃店”名字很有内涵,只是不好揽客。
到饭点,人家找吃的,一看“一家小吃店”。知道是卖东西的,却不知道卖什么。
这个时候不感兴趣的,就找另一家,感兴趣的会看一看。
夏天还好一点,冬天内外温差,店门玻璃起雾。
想要进去看看的人,有愿意开门的,也有不愿意的。
愿意的打开门,看看卖什么东西,有喜欢吃的留下来。
只有感兴趣,并愿意看一看,还愿意进门,看了菜单有喜欢吃的客人,才会消费。
一个店名就设置了四重障碍,几重选择后没有多少客人。
如果干脆店名是“煎饼果子”或者“熏肉大饼”,饭点找吃的人,一看有兴趣,直接进来了,只有一重选择。
《夜·店》作为电影名,有内涵,但是给观影设置了障碍。
观众一看这个电影名,还以为是夜店里发生的事。
本来电影的受众觉得不正经,不看了。
而看到夜店兴奋的,进去看了,会觉得被骗。
纯纯赶观众,而《疯狂的超市》这个名字,一目了然。
在一家超市发生了疯狂的事,做好预告片和宣传,观众就知道这是什么电影,愿意进来的就进,不愿意就走。
电影名要改,剧情也要做改动。
原版只有徐峥一个大咖,沈三通这一版在04年这个时间点,连徐征都不算咖。
电视剧还行,电影不算咖。
王保强和黄搏更不用说,小卡拉米,不过沈三通了解王保强和黄搏的潜力。
这两个是能做戏眼,撑起一部戏的演员。
作为导演,沈三通调教好,就有三个戏眼在手。
而要让徐峥、王保强、黄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考验他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