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力壮的男子,当天只有干完了官兵安排的活才能去领取食物。其他的人每天可以领取一定量的食物,但那仅仅是不让人饿死,吃饱是不可能的。
雪好不容易停了,过了没多久,又开始下。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官府难以管理,更没有那么多的食物可以维持他们的生计。
于是,徐知府召集城内的世家和各大商户商讨应对的政策。
夏九还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不过,严家有人参加。当时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严裕适回来就跟夏九讲了一些。
让各家捐粮捐物这种惯例严裕适不过顺带一提。让夏九惊讶的是,周边几个城池都严禁难民进入,直接导致难民都往他们这里涌来。据说现在城外已经人满为患。
现在徐知府要各家都腾出一块地方来安置难民。而且谁家安置的,谁家就得负责这些难民的衣食住行。
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但真正实施的时候恐怕有一些难度。
不患寡而患不均。各家提供的条件不一,有好有坏,到时候谁去这家谁去那家,将会是一场不小的纷争。
九趣工坊和九趣山庄都在城外。夏九现在担心的是,万一城外乱了起来,会不会波及工坊和山庄。
要不是工坊和山庄的人实在太多,没有地方安置,夏九真想让他们都撤进城来。
第202章 天灾之下困难多
夏九赶紧问严裕适外面的情况。她知道严家定有人在外面走动,消息比她会灵通很多。
严裕适知道夏九担心什么,说:“你放心,九趣山庄高门大院,一般人不敢招惹。工坊那边多的是人高马大的汉子,哪里是饿得走不动路的难民能欺负得了的。外头的庄子难免有些损失,不过影响不大,人都好好的。”
听了这话,夏九就放心了。
这时,严裕适又说:“徐知府打得一手好算盘,想留着这些难民去建外围的城墙。”
“建城墙的文书都办已经下来了?”夏九问。今年秋收之后本来是开工的好时机,只是朝廷的批文还没有下来,徐知府只好先建了工舍。
“已经下来了,正好是下大雪的前一天送到了徐知府的手上。”严裕适听家里人说起过这事,毫不避讳的告诉了夏九。
“我倒觉得这是个两全其美之策,而且不用等日后,眼下就能做不少事情。”夏九说,“而且徐知府最初立起来的规矩也很好,干活的才能有饱饭吃。”
夏九转头问李生瑞:“阿瑞,仔细算算我们的工坊、山庄等等所有的地方还需要多少工人。”
李生瑞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