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吃吃饭罢了。至于其它的夜生活,他想不不要想,因为这个时候是真的没有。
这不,吴大伟不到八点半就到家了。孙大海不想食言,只好在活动室“接待”他。
更过分的是,吴大伟一进家门,就提出,想要黄菲菲出席,帮忙做个记录,并给点建议。
孙大海被气得乐了。他幸灾乐祸地告诉吴大伟,操盘小组组长乔婉婷刚到首都,就住在友谊宾馆。
黄菲菲这几天晚上下班后,没有回来。她留在友谊宾馆,陪乔婉婷吃饭、聊天,并和她一起住。
这不就是“三陪”嘛,孙大海心中默默吐槽。
这下轮到吴大伟郁闷了。好在他是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强,郁闷过后,该干什么,还要干什么。
于是,吴大伟就把近期寰宇贸易公司的工作进展,尤其是拿到文化衫项目的代理权,与服装厂签订了外贸合同意向书的情况,告诉了孙大海。
之前几次电话里,吴大伟也对孙大海说了一些,但蜻蜓点水的几句汇报,怎能比得上两人面对面,直接交流清楚呢?
孙大海前世在大学里学的是金融专业,他后来的工作,都是在金融投资方面。但有句行话,叫“金融、贸易不分家”。
虽然这句话,在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行业的细分化、专业化,而逐渐不再提及。可是在八、九十年代,这却是非常正确的一个事实。
金融、贸易这两个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很多都是重合在一起的。
孙大海虽然没有搞过贸易,但对贸易却是很有兴趣。那个时期出来的金融汪和贸易汪们,对对方的工作,大多都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吴大伟汇报的情况,孙大海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吴大伟已经说完,最后说的,就是崔处长提出的建议。
孙大海也不喜欢这个建议,就这百来万美元的货物,还要分三年?
孙大海前世听惯了,动不动就是哪家公司,完成了多少亿美元的订单。
他也不想想,现在才1982年,两年前也就是1980年,国家的外汇储备还是负数呢。
虽然现在情况稍好,但要花一百五十万美元,进口一些通用型的科学工具(当时计算器的作用,就是被这样定义的),估计换个正厅来,也不敢拍板。
吴大伟汇报完工作,觉得有点饿了。他晚上主要是陪那两个处长喝酒聊天,饭没有吃多少。
他轻车熟路地跑到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鱼子酱,这是从友谊商店买的,味道还不错,
随后,他又找出了一个晚饭时没有吃的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