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挺欣赏这两姊妹的,魏明明已经是黄菲菲的人了,但魏晨晨却是被她惦记上了。
一个月后,第一批大学生小时工在沪城的岁月静好咖啡厅衡山路店出现,魏晨晨就是其中一员,并迅速登上了沪城各大报纸的重要版面。
在一群大三大四的小时工中,刚上大学的魏晨晨尤其显得青涩。孙卫红倒是很照顾她,安排她只在每周日来上班,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六点,专职收银,顺便管她两顿饭。
魏晨晨很是感恩戴德,毕业后就主动加入了岁月静好(华夏),后来一直做到岁月静好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是欧阳慧慧最得力的助手。
当后来孙卫红无意中说出这个事情后,孙大海无语望苍天。
“姑姑学坏了!”孙大海如是说。
……
说到孙卫红,也就不能不提到韩少白。
韩少白七月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到了一家名字是数字编号的研究所。听起来挺神秘,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
这家研究所是军转民试点的一个不成功案例。它的前身是军方的一个电子设备研究所,后来分拆成军用和民用两个分所。
民用技术研究所就是韩少白被分到的单位。
多年来由国家划拨资金,指定研究课题的运营形式,一下就变成了面向市场,自己寻找课题和资金来养活自己。
巨大的变化导致上到研究所领导,下到普通研究员,都极其的不适应。许多有门路有能力的人,纷纷离开,研究所逐渐成了空壳。
当研究所的几名所长纷纷离开以后,这里真成了谁也不愿意理睬的烂摊子。直到84年年中,主管单位才找到一个有关系的人,来当这个所长。
新来的所长岁数不大,但还是有几分闯劲儿的。他来这里任职时提出的条件,就是要了几名应届毕业生的名额,填补人员缺口。
韩少白作为其中唯一一名研究生,稀里糊涂地就进了新单位。
孙家其实有能力暗中操作一下,帮韩少白找到更好的接收单位。无论是进政府机关还是央企,都能给他找到很多机会。
进入1984年以后,姜秀萍和孙卫国几次暗示孙卫红,她都没有开口。后来她又被派到美利坚学习半年。孙家怕韩少白心里不舒服,所以就没有行动。
到了七月,韩少白的分配结果下来,孙家托人打听,了解到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全都傻了眼。
只有孙大海欢呼雀跃,兴奋异常,气得姜秀萍直想揍他。
孙大海赶紧解释,他并不是在幸灾乐祸,他高兴是有道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