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问:“秦老师,我们报考中医专业,就是想发扬传统医术,不要真觉得我们不务正业,我们的根基打得很牢固。”
秦奋望着男生点头露出笑容,抬手虚按示意他坐下,走回讲台神情一变:“你们根基打得很虚浮,中医讲究变化之道,各种药草搭配会有不同效果,有些病症甚至不需要过猛的汤药,只需施针就行,你们都读过‘黄帝内经’的记载吧?其中记录的某些理论,甚至可以对应出一套特殊针法,不相信咱就试试。”
秦奋指挥男生搬来铜人,经络穴道图清晰可见,开始帮这群同学进行深度授课,讲述黄帝内经没有描述的精要,男女生们越听越认真,表情也变得精彩起来。
“中医各种理论,都有相互印证必要,你们不能照葫芦劃瓢,那样毫无意义,望闻问切是基本功,但再高深的医术,照样离不开它们,首先要学会如何运用,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基础能力,中药汤方温和滋补,只要没有搭配错药材,通常情况不会有危险。”秦奋拿着医书逐步开导讲解,挨个指点这些学生。
秦奋查看这些学生的基础资料,确实有很深的中医知识,但也仅此而已,光会背书有啥用,不懂运用也是枉然。
看完这沓厚重资料,秦奋思考着组织一场义诊,只有临床经验是成长的养料,光靠这些简单陈述跟实验,根本起不到作用。
只是义诊也没那么容易举办,现在针对中医管制非常严格,弄不好还会惹麻烦,秦奋整理完所有资料,心里琢磨起来,干脆去工地走一趟,帮助那些建筑工人检查身体,采用看病赠药打开局面。
现在去一趟医院,哪怕伤风感冒也要好几百,那些挣苦力钱的建筑工,根本舍不得往医院跑,但凡扛得住的毛病,几乎都选择硬撑。
秦奋沉思一会拿定主意,掏出手机给王小光发一条短信,让他准备一些汤剂,跌打酒,虎骨丸,带到龙城经济开发区等待,那里正在大肆搞开发,最适合举办义诊。
“你们收拾东西跟我走,我打算搞一次义诊,帮你们积累临床经验,目的地建筑工地,没有农民工哪来的高楼大厦?他们更需要无私的关爱。”秦奋站起来挥手招呼,整个课室发出尖叫声,纷纷拿起自己制作的小药箱,搞得有模有样。
秦奋带学生们离开医科大学城,分批搭乘公交车赶往经济开发区,到达目的地,远远看到王小光跟刘倩拎着大包小包站在路边等待。
“天气这么热,不会到阴凉地方等吗?有没有过去打听过?”秦奋挥手让男生们接过装药的大包,扭头朝王小光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