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册》不仅仅在法国,在整个法语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电影手册》是法国新浪潮以及五月风暴的发源地,《电影手册》推崇电影人的独创性,并且提出了日后在全球电影工业里产生重要影响的“作者论”——一部电影的导演就像是作家写作一本书一样对整部影片负责。这一理念后来大大提升了导演在电影工业产业链里的地位。
法国著名的导演特吕弗,戈达尔都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那么这本杂志到底在世界电影范围内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从《电影杂志》掀起的新浪潮运动逐渐传播到了日本,中国的港台地区,以及世界电影的中心舞台美国,在好莱坞掀起了非主流电影的浪潮,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罗伯特·阿尔特曼都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伴随着新浪潮的全球扩张,《电影手册》也被推上神坛,成为业内的翘楚。
《电影手册》高度关注电影的艺术性,保持着自己的独特口味,无视那些明星的花边新闻,这样是之成为业内知名的权威杂志,但也缺少了相应的读者群。最终,亏损巨大的《电影手册》被《世界报》甩卖给了《裴多》出版公司——这是一家英国公司。
很显然,马上到来的专访让陈天阳激动不已。尽管伍迪·艾伦轻描淡写地建议他“享受”这一过程,但是他还是紧张地为《电影手册》的专访准备着,不停地翻阅着关于《电影手册》的资料。
“这只不过是一家杂志的采访而已,你用得着这么激动吗?”索菲娅望着在办公桌前手忙脚乱地忙个不停地陈天阳就觉得一阵好笑,道,“你在戛纳的颁奖典礼上面对这么多人还不怯场,为什么这次你这么紧张呢?”
“索菲娅,这就是你不懂了。”陈天阳放下手里资料,道,“在戛纳领奖的确也被载入了史册,但是人们不会去讨论你在颁奖典礼上领奖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因为那些无外乎是你感谢这个感谢那个的客套流程。可是在《电影手册》则完全不同,因为《电影手册》的每一期都将会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本杂志的读者很多都是专业的电影人,我们必须准备好才对得起《电影手册》杂志对我们的邀请。这是关于艺术的探讨。”
“所以大编剧,大艺术家,”索菲娅走过来用纤细的手指点着陈天阳的额头,问道,“你很期待面对媒体吗?”
“实际上对于面对媒体这件事儿,我还真谈不上期待,甚至我还有点反感镜头。”陈天阳苦恼地咧着嘴,答道,“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又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