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格式,放进指定的文件夹。
然后点击一键生成按钮,一座电池加工厂便在系统中建立起来,然后点击模拟运行,系统便按照设计好的参数在那儿有条不紊的运行起来……
原材料采用的是传统的锂电池,电芯中混入少量的石墨烯,前后大约两个小时,当一个生产流程跑完成,一块指甲大小的超薄电池便出现在cao作台上。
陈阳的心情说有多激动,就有多激动,浑然忘却这块电池只是系统虚拟生产出来,伸手便去捡,直到他的手指触碰到那冰冷的屏幕时,这才回过神来……
这不可能是真的吧?望着虚拟cao作台上那块虚拟的电池,陈阳的心里连生疑问,因为这块电池的容量,是按照目前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设计的,也就是在四千五百毫安时左右。
而它的体积却只有常规电池的千分之一左右,这已经不是量的提升而是质的飞跃了。
虽然在系统给出的书中,电池材料还没有颠覆性的改变,用的仍旧是生产锂电池的那些原料,甚至电池的生产工艺,跟地球上的生产工艺也没有本质的差距。
有区别的地方就是在原材料的处理上。
就是将生产用的原料,经过这个超级压缩机一压缩,用系统的话说,叫做超级黑洞压滤系统,只要经过这个超级黑洞压滤系统一压滤,它的能量密度就可以得到上千倍甚至上万倍的提升。
现在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电池的缓航能力问题,二就是充电桩的问题。
但是随着电池工艺的进步,真能做到系统模拟出来的小型化,那么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如同现在的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够,带块充电宝便是。
以后的每台汽车,都可以采用一用一备,或者一用多备的模式,用的那块在汽车上,不用的那块就放在家里充电,所有的电池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更换起来都不用半秒钟。
你能想象一块砖头大小的锂电池,就可以让汽车连续跑上千公里那种震憾吗?那种震撼绝对不亚于第一台电脑的生产者,突然看到手提电脑的那种脑充血式的震惊。
现在的陈阳就觉得脑袋充血充得厉害,因为他联想到的,不仅仅是电池微形化的问题,而是微形化后的应用问题。
这是一场实打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