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千万户的村子需要治理,那学生应当从何处下手治理这个村子呢?”
“三千万户的村子?”张九龄怀疑自己听错了。
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上且不足三千万户啊,若是加上不在册的隐户,说不准也就这个数目。
李长安面不改色道:“那就是三千人的小城。学生若是需要治理好一个三千人的小城,又从何处开始入手治理呢?要如何选拔有用的人才做县令和县丞呢?若是有山贼入侵,学生应该如何找合适之人应对呢?”
这是哪家的圣人之言?张九龄觉得这些东西他好似很熟悉一般。
……等等,前几年他当宰相的时候干的不就是这些事吗?
第29章
“你学这些做什么。”张九龄哑然失笑。
“这是宰相和刺史需要会的东西。”
他倒是没觉得李长安有大逆不道的想法,毕竟李长安想学的是治国理政,又不是帝王权术。
李长安倒是想学帝王权术,可惜这世上除了李隆基之外没人会这东西。
李世民倒是写了一本《帝范》给李治,可这本书属于当上皇帝之后才能用的,竟然也不写本李唐皇室专用的《李世民教你做皇帝:从怎样造反开始》入门版教科书。弄得李唐皇室只会有学有样学玄武门之变,却不知道该怎么从一方势力统一国家,搞得安史之乱一打开李隆基就慌了。
祖宗,这东西你们没有教过,我不会啊!
张九龄不会帝王权术,他既不敢会,也没那个本事学会。但凡张九龄能懂一点帝王术,也不至于猜不出李隆基的心思而被贬到荆州当一个有名无实的长史。
这东西还是她以李隆基为镜慢慢自学吧。
李长安找张九龄,就是为了学习治国理政,她笑道:“可也没人说非要刺史宰相才能学这些吧。”
“老师一生积累下来的经验若是无人继承,岂非可惜?”李长安反问张九龄。
张九龄惆怅地捋了一把胡须,李长安的确擅长戳人痛处。
张九龄一生往来之人多是文人墨客,如今大唐诗坛诗星涌现,张九龄并不担心自己之后文坛无人。
可张九龄生平最在意之事不是他的诗文,他最在意的始终是大唐。如今眼看着朝堂奸臣当道,陛下亲小人远贤臣,张九龄看遍朝堂,竟然找不出一人能够匡扶正义。
自己这把老骨头都已经六十又一了,说不准还能再活几年,他死无事,可他这身治国的本事若是也跟着他进了坟墓,那又有谁能有这个本事在李林甫之后肃清朝堂、安抚百姓呢?
“你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