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肯定心里打鼓,怕死的人毕竟是多数。可如今是几百上千个人一起进洪区搜救,出了事相互也能有个照应,于是灾民们的胆子便纷纷大了起来。
想要救人的坚定就压过了对天灾的畏惧。
好在李长安是经过漳县磨砺的李长安,她面对这样的场面,虽说一开始愣了一下,可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就开始调遣人手把灾民有条不紊安排下来。
擅长游水的人和有船的人优先被选入救援队伍,救援队伍采用一艘老船带两艘新船的方式,每三个船作为一个小队共同出去搜救,每一个小队中有一个队长负责管理所有人,每一个小队里还要再配一个熟悉地形的本地人指挥。
每五个小队划分一片搜救区域,只准在这个搜救区域内搜救。
所有的队伍不能离出发点超过一定距离,水流湍急的地方不可以去,靠近河的地方不可以去……
李长安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十分有条理地安排着所有人的任务。
颜真卿站在高台上,作为伊川县的县令在此冷着一张脸给李长安压场子。
他心里却远不如脸上看着那么平静,反而震惊极了。
想要让混乱的场面迅速平静下来这个本事不是谁都能有的,尤其是灾民,他们经历劫难,又吃不饱穿不暖,失去了所有财产,这个时候这些人是最不稳定的一类人。
这些人往往也是最容易造反闹事的一批人,纵观大唐历年每次百姓造反闹事,往往都是遭受了天灾而没有及时被安抚的灾民先开的头。
扪心自问,颜真卿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如此快让这数千灾民安静下来,可李长安却做到了。
她才多大?
第83章
将船只编队全都派出去后,李长安又开始拉着颜真卿一起做灾民重建规划。
“老师,朝廷拨了多少粮草?”李长安询问颜真卿。
这关乎她后续的规划,目前从荆州运到洛阳城内的粮食只有一万石,洪水泛滥还不知要多长时间才能退下去。
李长安询问了有经验的老人,开元八年也是发了一场这么大的洪水,足足半个月洪水才开始往下退。
只是洪水退去才是这场灾难的第一步,饥饿才是最大的问题。
洛阳城内倒是不缺粮食,毕竟洛阳有大唐最大的粮仓,只是含嘉仓中的粮食属于战略储备,一场普通水灾还不足以让朝廷开含嘉仓放粮。
要是只从洛阳城市场上购买粮食,一时半会儿粮食的储量倒是足够,只是需求大,粮食少,短时间内粮价必定高昂。
而粮食价贵就必然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