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长安将李白送到最尽头的亭子处,依旧还是要告别。
“保重。”李长安道。
李白翻身上马,一手握着缰绳,一手冲着李长安挥手,大笑:“李二十九,李十二就此别过,日后再见!”
李白的马扬起一阵尘土,李白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李长安眼前。
隐约还能听见李白的歌声。
他在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长安看着李白远去的背影,低声道:“日后再见。”
李白离开了长安城,他留给长安的最后一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不是“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终有一日,李白会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大唐也会再迎来盛世。
李长安却没有回长安城,而是直接上了停在长安城外的一辆马车。
马车中已经坐了一个女子,正是樊宁。
“直接回洛阳吧。”李长安伸了个懒腰。
“娘子这般着急?”樊宁有些惊奇。
李长安双手交叉枕在头后:“你知道一件坏事就要发生,而这件坏事和你有关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吗?”
樊宁摇摇头。
李长安闭上了眼睛:“那就是远离现场,这叫做制造不在场证明。”
那一句“七月七月,日落李林中”的歌谣已经传进了公主府,李长安昨天还听到公主府的仆妇说这句话,估计离传到宫中也不远了。
第108章
将近半年没有回到伊川县,伊川县已经变了个模样。
咕噜咕噜的灰白色烟雾在三里外都清晰可见,马车行驶在伊川县的道路上,道路两边是砖窑和水泥窑。
从上空俯瞰伊川县,伊川县的北部地区遍布一个个窑炉,这些窑炉的烟筒往外喷着灰白色的烟雾,一行行的工人宛如蚂蚁一样在窑炉之间穿梭,有些推着小车,有些赶着驴车,从砖窑和水泥窑中搬运着砖块和水泥。
铁矿石暂时供给不足,陈国生又闲不住,就倒腾出了水泥,水泥制作难度并不算大,而且还能和砖窑共用一条生产线,形成循环利用。
水泥的制作原料就是砖窑废料,烧废了的砖块、废炉渣,这些东西打碎研磨与石膏和石灰石搅拌在一起,而后加热至一千度就能得到水泥。
大唐的炼铁技术温度要求是一千五百度以上,用来制作水泥,甚至都不需要再往上提高火焰温度。
先前铺桥修路和修房屋垒城墙用的是糯米石灰,在南北朝时期,糯米混上生石灰用来修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