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路遥算了算,五六天的工只要两百花币,算下来一天四十花币不到。
虽然一天供三顿饭,老人其实吃不了多少东西。
朱篾匠实在是太老了,手脚慢,做事比不上年轻人,也不敢要高价。
他这个年纪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听说他年轻时来桐花镇入赘,后来老婆死了,就出门打工。
本来有两个孩子,结果两个孩子长大又在别处做了上门女婿。
朱篾匠在外漂泊数年,老家的房子早被别人占去,如今年老归乡,也是在亲戚各处辗转,靠做竹篾小物的手艺赚一点生活费。
路遥最后给了朱篾匠三百花币,她没敢多给太多,倒不是怕老人得寸进尺。其实附近的村人请他做工,都有接济的意思,不能把价格市场搞得太乱。
结果第二天下午,老篾匠请童志明又给路遥送来一个碳篓,也算是格外赠送的小物。
老年人的生存智慧,丢弃所有功利的考量,抓住一切善意,只要能活下去,就是胜利。
路遥初来桐花镇时,多觉乡人愚驽短视,后来又觉得他们淳朴善良。
乡野小镇的人和生活,单纯也复杂,平静却并不苍白。
朱篾匠后来又辗转在很多户人家做工,后来听说有乡干部专门来找他,打算为他办理养老手续,办成了每月能领几百花币生活费。
别小看这几百花币,朱篾匠在别处做工,不眠不休做小半月才能挣到。
而一个社的人并不多,活并不常有。
某个秋风萧瑟的傍晚,路遥遛弯到朱篾匠做工的那户人家,和他闲聊几句,送了他一块墨色方牌。
大约过去小半月,某个清晨,路遥发现林园的角落多了一棵矮小的石榴树。
朱篾匠漂泊半生,靠做竹篾的手艺吃饭,最后的愿望却是希望变成一棵石榴树。
他孑然一身,仍祈望多子多福。
不过朱篾匠并不一直待在路遥的林园里,村干部了解过他的情况后,在社里找了一间旧房子安置他。
有人请朱篾匠做活的时候,他依然会背着那个沉重的背篓上门,闲时才会找个隐秘的地方变成一棵树,躲在乡野林间发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