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的生活,百利而无一害。霍家从商仁义,又诚信为本,大家理念相合,合作也一直不错,江南商路欣欣向荣不说是他们的原因,至少有他们的一份贡献。
好东西发展出来,自然是要向四外推广的,纺织机的变革,也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造成了影响,算是一次小小的升级,变革的方向从长远看利好所有人,短期看肯定也是有人利益受损的,比如一部分信息没那么灵通,立场不一样,不愿意接受新东西的织女,硬抱着家里老旧织布机干活,速度质量跟不上,所能挣得的钱财可不就少了?
霍家不是不能解决这些事,类似困难他们经历处理过不知多少,这个时期多砸点钱不算什么,前期投资而已,产业成熟了,后面都可以赚回来,他们有很多应对方法,比如免费‘租’织布机给织女,免费教学,约定一个合理的时间数量,如果织女能提供足量合格的产品,他们不但照原本商量好公道的价格购买,还会免了这个租金,只要质量保证,甚至可以再签一份契,霍家可定向收购她们所有产出,从原料蚕丝线,到布匹样式怎么选择,到布匹织成后的销路,霍家全部给予保障,让她们后顾无忧。
在江南道,这个产业铺开的又快又好,织女们没有不合作的,甚至赚的钱更多了,天天盼着这些新布卖出去,产业生机勃勃。
可现在来到京城,就不一样了。
京城地面有京城的商家,各自有利益牵扯,市场就这么大,都被霍家吃了,他们吃什么?他们找不到良策应对,自己又无法拿出好的竞品,可不就使歪心思了?
他们开始各种给霍家找茬,商路渠道没办法,就从官衙这方向来,比如你少了哪道手续,哪个证签没有办,你做到的,他们卡你,你没有那么全面的,他们更卡你,总之别人办事差不多就能行的,到了霍家这一准不可以。
还有织女这事,他们以‘灭人生计’为由,攻击霍家为商不仁,戕害人命,是煽动民间流言,还告了官。
京城因位置特殊,氛围与州县不大一样,商官有利益勾连并不鲜见,他们玩这一招比别处更擅长。
霍家铺子前些日子生意的确好,的确赚了很多钱,把商界气氛带的热热闹闹,可这又怎样,霍煦宁现在仍然要打起精神应对这些,麻烦一波接一波,到处都是。
温阮看完信,微低了眸,长睫如鸦羽落下,久久没有动。
他不相信这些京城商人看不到产业升级的好处,层次越高,站的地方越高,越明白这件事的长远利好所在,可就因为他们吃不到这独一份,或者舍不得失去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