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忧而忧的范大相公,就曾经阻止官家杀文官,而不杀文官是祖制之言,最早也是范大相公提出来的。
事情起因是一个地方发生了叛乱,叛军攻打一座县城的时候,县令见贼军势大,便派人贿赂贼军,并号召城内富户给贼军送吃送喝送钱。
贼军见县令如此识趣,便退走了。
官家得知后大怒,要杀了那个县令,朝中文官许多都非常支持。
结果范大相公言不杀士大夫乃是祖制。
当时很多文官不解,私底下询问范大相公,而范大相公则是说,若是让官家杀了这个县令,将来官家要杀我们怎么办?这个口子不能开。
那些大臣纷纷醒悟过来,第二天也跟着上书,反对官家杀那个县令。
官家无奈,只能发配了事。
讽刺的是,没过几年那个县令不仅被复用了,还升官了。
而如今的大相公韩章,为官清廉,一心为国。
可是那句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就是他喊出来的。
大宋确实涌现很多能臣,而且这些能臣不仅能力不俗,还一心为国。
但是他们在排挤武将,打压武将上也是不余遗力的。
他们的一心为国,是自以为的,并不是完全的一心为国。
另一方面则是大宋被辽国打怕了,都畏辽国如虎,并不愿意打仗。
而对于普通士卒来说,打仗与否并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待遇。
大宋实行的是募兵制,但是士卒的待遇比起别的朝代差远了。
别的朝代士卒虽然没有军饷,像府兵制,士卒甚至还得自备武器盔甲。
但是打了胜仗,士卒除了战场的缴获还有田地的赏赐和免税等各种好处。
而大宋的士卒虽然有军饷,但是军饷并不多。
而且军中士卒好多都是从流民中选出的青壮,强行令其参军。
能指望这样的士卒拼命?
除此外罪犯充军,军官基本都是靠荫封,普通士卒升迁困难,都是士卒厌战的原因。各种原因导致大宋上至皇帝,下到士卒,都十分厌战。
一但北方有了屏障,可以想象,将来他若是想对辽国动兵,必然会遭遇很大的阻力。
所以赵兴是不愿意现在在北方修建长城的。
若是将来他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或许才会考虑。
“福儿,你想什么呢?”官家见赵兴出神,开口问道。
“没…没什么。”赵兴回过神来,说道:“儿臣就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官家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