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初躬身道:“我大唐将星璀璨,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微臣愿意守在后方,为大军提供粮草,物资,必不让我朝大军因缺粮少衣,而再次无功而返。”
对于李治所说的这些,云初并不认为这是李治的政治手段,而是今天看到棉花即将丰收,忍不住逸兴思飞。
灭掉高句丽,李治就能完成一桩太宗皇帝都未曾完成的伟业。
灭掉高句丽,李治就能大权独揽,让整个大唐,随着他的意志前进。
在灭掉高句丽这一点上,云初觉得自己的心与李治,刘仁轨一般无二。
目送李治的车驾回城,刘仁轨瞅瞅云初道:“身为战将出声,你真的不打算走一遭高句丽吗?”
云初笑着摇摇头道:“人人都想去高句丽,若是人人都去了高句丽,谁来供应你们这些人的衣食呢?”
刘仁轨高声笑道:“此生不入高句丽,枉为人臣!”
云初也很高兴,这一次入高句丽,与隋炀帝,太宗皇帝入高句丽有很大的不同,有火药可以开山劈石,有棉衣可以御寒,可以说,已经补齐了大唐军队征伐高句丽的最后两块短板。
就假如李治真的恒心不改话,一定比他在史书上记录的干的还要精彩一百倍。
第一百五十七章云初奏对
棉花这个东西只要棉桃开始绽放,那么,每日都会有棉桃绽放,直至棉桃开尽。
两万六千亩的棉田进入了收获季节,这就导致长安,万年两县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
两县的官员,吏员都清楚,今年只要把棉花事情处理好,那么,两县就再无大事,因此,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一时间,长安城中到处都是晾晒的棉花,几乎让长安城变成了白地。
于是,有诗人曰:金秋玉立喜田丰,一片冰心自暖融。
莫道花开如雪海,人间有我免寒穷。
又有诗人曰:银光点染兆年丰,万顷星摇似雪融。素裹群芳谁竞暖,轻身入被万事隆。
因为棉花是云初种的满世界都是,所以,他不好作一首跟棉花有关的诗来吹捧自己。
这让长安人都觉得遗憾之余,又钦佩大唐著名诗人云初的高风亮节。
就连李治都对云初这一番低调行为表示满意,觉得那一日在棉田跟云初说的话,这个二百五还算是听进去了。
其实,只有云初自己清楚,满大唐的诗人里面,就没有写过任何一首跟棉花有关的诗。
李白没有,杜甫没有,王维没有,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崔颢、顾况、元稹、刘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