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被消耗肥力。
没有适用于轮耕的豆类,他可以选择堆肥,也可以选择种一季撂荒两季,让土地自己恢复。
1月1日下午,陈舟挑选了一块合适的土地。
这片土地位于洞窟门口的平台下方,上面除了矮草灌木还有之前砍伐木柴剩下的树根,正符合刀耕火种的条件。
而且这片土地位于阴坡,距离洞窟和山涧源头都不远。
这里阳光不毒辣,可以避免脆弱的幼苗被晒死。
拎水浇灌或是除草,观察庄稼状态也比较方便。
1月2日,耕种大业正式动工。
他用了一整天时间清理掉土地上的杂草和灌木,并刨出了较小的树根,留待焚烧。
1月3日到1月5日,他开始沿着目标耕地的四周挖防火沟。
北方气候干燥,春秋季节或清明中秋等节气森林极易起火。
尤其是87年兴安岭大火,烧了整整28天,调用了几万人持续救火才扑灭,震惊全国。
受此事件影响,陈舟家乡从小学开始就有半学期一次的防火教育,不仅进行火灾演习,还有灭火器使用,防火沟挖掘等教学。
深知森林大火一旦蔓延起来有多可怕,陈舟的防火沟挖得很仔细,不敢有丝毫大意。
整块用于耕种的土地长30米,宽50米左右,大约两亩多地,用来种麻袋里的那些种子绰绰有余。
点火之前,陈舟先用铁树做了两个木锹和两个木耙子,留待日后使用——自从获得两把利斧,他日常制造工具基本没用过其它木材。
就连那日钓鱼用的鱼竿都是铁木制造的,主打一个阔绰。
如果不是铁树林规模太小,他甚至想完全用铁木建造一所木屋。
1月9日,防火沟挖掘完毕,野草和细灌木枝也已晾晒得足够干燥,几乎无风,陈舟点起了火。
火镰诞下的小小火苗看起来异常脆弱,它从耕地一角开始成长,啃噬着燃料,迅速壮大。
当火势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它蔓延的速度便超出了人类的认知。
仿佛只在呼吸之间,它就奔出老远,转眼就从土地一端冲向另一端。
头一次放这么大的火,陈舟心情难免有些紧张,很担心周边防火沟无法控制火势。
站在山下,他拿着木锹,不时跑动,观察着火焰的动向,以便于及时掩土灭火。
好在天气不错,没有莫名其妙地刮起大风,焚烧杂草过程中一切顺利。
失去燃料后,火势迅速消减,并渐渐熄灭。
原本留有几分绿意的草地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