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学着自己制漆……”
做着白日梦,陈舟带领来福回到窑洞,拿出铁片刀和绳尺,赶赴空地,开始了新庇护所的搭建。
……
他理想中的庇护所外形与维京小屋相似。
房梁架设在树木枝杈间,在房梁左右两端铺放长木棍,木棍缝隙间塞入沾有泥土的苔藓保温防雨。
在苔藓上方铺设防水布和厚帆布,厚帆布顶部再放一排细树枝,细树枝底部插入土壤,顶部与房梁固定在一起,将帆布、防水布和苔藓压紧。
细树枝上,还要再覆盖一层宽大的树叶和树木枝杈,枝杈间再填充一些苔藓和压实的野草茎叶。
经过多重防护,短时间内,庇护所断不会出现漏雨跑风问题。
至于庇护所内部,吸取山下营地的教训,陈舟决定多费些力气,在底部打上木桩子,铺上木板,将其制成悬空结构,以躲避雨季森林中无处不在的雨水和溪流。
正好沙滩上新制出一批木板,稍加处理后,完全可以铺到新庇护所内当地板。
为了使新庇护所更具实用性,他还想把那些新切割出来的石砖利用上,在庇护所内砌起一个壁炉,壁炉的烟囱正好能从房顶伸出去,那样在屋里做饭也方便,还能给房屋提供一个热源。
除这些参照维京小屋的设计,陈舟还有些独属于他自己的新创意。
反正防水布不够大,他索性不给整根房梁两侧都铺上木板,只打算制造三分之二左右的框架,剩下的三分之一屋顶由半面木板和半面木窗装钉——从船上带下来的木窗很多,到现在才用了两个。
木窗组装的另一个房间必有缝隙,下雨时肯定会漏雨,不适合居住,但胜在采光好。
陈舟想在阳光房的地板上用石砖砌出两排圃,然后往里面种一些草药或农作物幼苗。他从鲁滨逊漂流记中看到,在果树山谷附近的那片草原,生长着很多可食用的农作物。
其中可确定的品种有甘蔗、烟草、巨型芦荟、甜瓜、葡萄,据书中描述,或许还有木薯,那是印第安人的主食,但鲁滨逊没能找到,想来岛上应该是有的。
等到旱季,陈舟打算出趟远门,移栽一些甘蔗、芦荟、甜瓜和葡萄到这个阳光房,顺便找一找木薯。
稻谷和小麦作为主食,食用起来口感自然没得说,也符合他的饮食习惯。
但这两种农作物加工起来太麻烦了,受品种所限,产量也不高,性价比不如能直接食用的高产作物木薯。
甘蔗和芦荟也很重要。
烹饪需要用到的调味料中,盐是最不可能缺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