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会成为你的领路人,连同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都可以做你的老师。
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习性,如果掌握了它们的习性,就能跟着它们的足迹,更深入地了解脚下这片与它们共享的富饶原野。
在这方面,苏联的研究是有优越性的,伊万曾提到过的它们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做的《森林报》,不止由专家观察撰写,还向市民广泛收稿,包括一些充满童趣的孩子和热爱自然的学生。
孩子们不仅靠父母长辈口口相传来了解候鸟、云雀和夜鹰,还能从报纸及书籍上读到。
这样充满趣味性的读物太稀缺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几乎完全没有。
林雪君也很想出一套这样的书,请庄珠扎布老人和其他了解这片草原的老牧民们提供他们关于草原的丰富知识,由阿木古楞绘制。无论是森林里的驼鹿、鄂伦春马,还是夜间战斗力强大的猫头鹰,亦或者是很少见到、却实实在在生活在脚下某处的小鼹鼠,还有与人类遥遥对望的草原狼……
可惜在大发展的时代,这样的东西是不能占用本就稀有的资源的,无论是纸张资源,还是人力等其他条件都不允许。
希望国家的发展能更快些……在许多孩子还没有长成大人,尚存童心的时光里,如果能读到这样的书该多好。
捧着小笔记本,一边走一边记录尼古拉教授和张胜利专家等人随口传授的知识,这场收获颇丰的行程走得很快,大家回过神时,太阳已经偏斜向地平线——马上就能见到羊牧场的毡包了。
在翻过一片草坡时,糖豆忽然离开林雪君,朝着不远处疾奔。
林雪君以手遮光放眼远眺,便见一团团白色的云朵飘荡在绿野之上,慢悠悠地闲晃——是他们的羊群。
…
奥都一看到帮忙牧羊的糖豆,就知道林雪君来了,当即驾着马迎了过来。瞧见跟着一起的外国人,他懵在当场,傻愣愣地盯着尼古拉教授等人看了好半天。
直到林雪君走过来拿拳头砸他肩膀,他才反应过来这样不礼貌,忙揉着脑袋说不好意思,想到对方听不懂自己的话,脸更红,人也更拘谨了。
哈哈笑着跟他对了个拳,林雪君介绍道:“是苏联来咱们草场跟咱们学习抗旱抗灾经验的考察团,带头的是尼古拉教授——”
名字很像大吸血鬼啦,可惜大家都不懂这个梗,在这个时代,‘尼古拉’仍只有‘胜利的人’的意思,是很好的常见名字而已。
奥都朝着几位外国人点头示意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跟林雪君讲起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