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给塔米尔买了俄语原文的名著,让他带回去一边翻译一边阅读,对语言能力、思维和人生观都有益处。
林老爷子在分别的这一天难得地有些沉默,人到了一定年纪,大概就会忽然要面对许多许多的分别。
孩子离巢高飞,亲朋远走,甚至是同龄人的离世。
老人家默默地听林父林母对塔米尔叮嘱,听塔米尔讲述回到草原后自己要做的事,和马上要举办的那达慕大会。
第二天,塔米尔在丁大同、另一位出版编辑朋友、一位农大学生、俄语翻译朋友和林母的送别下,坐上北上的火车。
兜里揣着赚到的钱,行李架上放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脑袋里装着满满几个月学到的知识和在皇城创造的宝贵记忆,塔米尔终于要回家了。
听说他们呼伦贝尔盟是今年春天抗旱抗灾的标兵盟,太想回去看看那片记忆里最美丽的绿色草野了,盛夏正是它最浓郁、最饱满的季节。
草原孩子渴望归乡,早已迫不及待了。
第198章 墨镜一戴,谁也不爱
草原给了她新的人生,也渐渐塑造她变成新的林雪君。
走的时候还刮着西北风, 冷得要穿羊皮大德勒。
归来却已是艳阳高照的炎炎夏日。
塔米尔一回生产队就先往冬驻地跑,进了驻地先拐向知青小院,结果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仅大牛巴雅尔带着它的小分队, 隔着院栅栏跟他大眼瞪小眼, 语言不通地哞哞两声。
他于是又跑去木匠房,穆俊卿果然在里面锯木头呢,他将手臂高举过头顶,猛地一声大喝。
陈木匠和院子里的所有人都抬起,瞧见一个笑得格外大, 肢体舒展状况特别好的高个子, 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你怎么回来了?”穆俊卿第一个反应过来, 丢下手里的砂纸赶到门口, 他拍了拍塔米尔的肩膀, 感觉到手掌下的身体并没有骨骼嶙峋,反而更壮实了, “看样子在首都吃得不错。”
“哈哈,你也不赖,也没瘦。”塔米尔将肩上背的一个包袱递给穆俊卿, “这是你的呢子大衣, 林阿姨说不能水洗,就给你擦了擦, 我穿得很仔细,没有脏,也没有臭。”
“算你有心。”穆俊卿接过包袱抱在怀里,再次仔细地上下打量塔米尔。
院子里的其他青年也走过来, 笑哈哈地跟塔米尔讲话, 不住地问首都怎么样, “天安门漂亮吗?”“看到领袖了吗?”“吃到糖葫芦了吗?”“那边的人都上进吗?”,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塔米尔都朗声认真回答了,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