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
“这是造福群众的好事,我之前不知道你这几个月在忙这个,不然我也会加入进来的。”
“这是呼伦贝尔盟一位小同志提出的,我只是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个信息,推了她一把而已。”严志祥手搓着桌面,心情激荡。
“林雪君同志,我知道的。之前抗灾工作干得好,也有她。前阵子我国接待苏联来的科考团,她也得到了表扬。这一年里,我老听到这个名字。”
“是的。之前我也担心它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大家用着好不好,对着图认不认得出……我也怕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结果真的书拿到群众手里,万一并不能对着图画在漫山遍野的绿色里找到相应的草药,那就……”
“有用的。老严,你比我有格局,这事儿上,我们这帮老朋友都佩服你。”
“……”直到电话挂断许久,严志祥仍觉皮肤发麻。
拿起电话,他当即便想与林雪君对话。手指头插进拨号圈儿里了,才想起来她在呼盟,自己办公室这电话打不过去。
真是激动得头都昏了。
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转了几圈儿,他又折到办公桌前,抽出信纸,提笔便写:
【林同志:
我们策划的这场仗,才打了一周便告捷。是大获全胜,我想要谦虚地描述至今得到的反馈,却不能够。这实在是一个好点子,再回想当初从你的投稿信件中,读到你说希望出版这样一册书时的心情,真觉不可思议。
过去的几个月里,屡次在工作中觉辛苦奔波,如今再看全不值一提了。
你和阿木古楞同志的稿费,3天前已邮出,不知你是否已收到。最近两天我整日接电话,各地夸奖之词不多赘述,信中我只记一些大家的意见罢。说是意见,其实是期盼。群众从书中受益,希望我们这书能做得更好、更详实……】
当天下午,严志祥仅隔3天便又给林雪君寄出了第二封信。因觉寄件一回不易,他又在邮包里装了许多物资。
送往呼色赫的信件还不止这一封,首都看到《中草药野外识别图鉴》书籍的父母亲人,也立即写信肯定了小梅的这一项工作:
【……这样的书、这类文章,都可多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传播,正是当下国家最需要的。小梅学以致用,又结合了自己在一线的经验,将所学知识变得更丰富、更深入。像在血管中输入血液,将有益的内容传递向祖国每一处毛细血管、肢体的每个末梢……小梅正变得越来越好,你爷爷说,将来,也许你会变成林家最优秀的一员。你知道的,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