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益于这半学期的苦练,整个开幕式下来都听明白了,杨语桐这对自己的英语才算有些自信。
国内某个大型互联网媒体在开幕式拍到了她,说她是最年轻的与会者。
后续的会程和所有的报告都在国际会议中心进行,杨语桐的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五天的下午。
杨语桐这几天把业界大牛们做的一小时报告都听了,其他时间就看着外面宣传展示上的提示。
去了感兴趣的场次,她把时间排的满满的,打算把开在家门口的这场数学盛宴全吃下肚。
第五天下午,她穿着订做合身的西装,拿着她老师不放心专门找人看过的稿子,进了会场。
里面虽然是分组会场,但人也不少,审核过她论文的几位国际知名教授坐在前列。
她看到了老师、师兄、系里田主任和其他的一些教授,还看到了她们院长。
还有不少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国内外学者,以及一些国内想报道本国学者登台演讲的记者。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华国燕大的学生杨语桐。”
随着她走到讲台上站定,并做了自我介绍,台下嗡嗡的响起了议论声。
“上帝啊,这是中国的杨么?我还以为是个志愿者,她看起来太小了。”
“她说她还是个学生,高尔斯,你觉得我能招到她来普林斯顿么?”
杨语桐开始讲解她这篇论文,下面很快没有了议论声。
第71章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 杨语桐的口语虽然还有点中国口音,但问题不大。
随着深入的讲解,有的人开始做起了笔记,那些跟着老师来的博士生渐渐的就已经跟不上了。
坐在第一排的斯特朗教授越听越吃惊, 这报告前面铺垫了几分钟, 后面就开始进行了新的验证。
杨她是把这猜想证明出来了, 这思路他从头跟到尾, 没发现有什么明显的问题。
杨语桐讲完后, 前排的几位教授都做了提问, 她也一一做了回答, 还好没出现什么她解答不了的问题。
大家都没有问题了之后, 这次的报告就做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