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把魏金玉领回家,杨语桐给拿了水果,两个人坐沙发上聊天。
“你家什么时候搬家的,这房子看起来不错啊。”魏金玉打量了一圈杨语桐家。
“我上高中时搬的,你快毕业了吧?”杨语桐给魏金玉拿了个桔子。
“下半年要实习了,我就回来了。”魏金玉mama给她找了关系,在中医院实习。
“我在锦城上学认识不少朋友,有的朋友一到周五放学就开着宝马到学校接我去迪厅玩,老有面子了。”
魏金玉扒了个桔子,说的很神气。
杨语桐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她这同学以前不这样啊。
送走了魏金玉,她心里有些怅然,怪不得都说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
这价值观确实是不一样了,记忆里那个有些侠气,还有些傻气的姑娘,现在也面目全非了。
剩下的假期杨语桐又遨游在文献资料里面了,偶尔会和陈致煲个电话粥。
初二这天,杨语桐去给爷爷拜年,她家三口人去的早,她爷爷正在家拿个软笔写字。
杨老爷子的毛笔字写的没的说的,这么多年她家就没买过对联。
看着她爷这颤抖的手,可比以前抖的严重多了,虽然他年轻时写毛笔字也是颤抖派的。
杨爷爷说要再写份家谱,她们家的家谱挺简单的,就是爷爷自己手写了几份,发给了儿子。
杨家的家谱,是从清朝顺治八年被从关内移民到关外开始记录的。
据说老祖宗叫做杨仁,挑着个扁担,里面坐着两个儿子,带着媳妇从山东有个叫小云南的地方来到了关外。
到她爷爷这才是第七代,好家伙她家七代人熬走了最后十个皇帝,还送走了旧社会,见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杨家这长寿基因挺强大,就她知道的,她爷是九十走的,太爷是八十九走的。
族谱上面大多只有男子的传承,女子就提个名字,最多写上嫁到哪家去了。
她家也就出了她爷爷这一个文化人,家谱做的也不那么讲究。
要按古礼来讲的话,女子不入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