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世界电影史》……
以上是建立导演思维、正确认识导演职业的大师著作。
另外一些,则是考卷的文常题库。
《电影名片15讲》、《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与美学》、《中国电视纪录片史》……
馮老师和王亚丽收集齐了影史、导演语汇、电影理论三大类别的所有相关书籍,并附赠一本超级工具书《电影艺术词典》。
方星河十分感激,因此看得极为用心。
从赵春华离开,整整5天时间,他把导演思维相关的书籍全都简单过了一遍,终于正确理解当导演是怎么回事了。
三大基础能力:表演、剧作、视听语言。
四大管理素质:找钱、组局、控场、宣映。
两大上限天赋:审美情趣、人文内核。
表演不是亲自演,而是感知好表演的能力,理解片子需要什么样的表演效果。
剧作也不是硬性要求,导演不必非得写剧本,只要有鉴赏能力,能看出好坏并跟编剧顺畅沟通,足矣。
真正的基本功是视听语言,考进导演系就学这个,什么构图啊、色彩啊、景别啊、机位啊、剪辑啊,统统都涵盖在其中。
具备了三大基础能力,就可以拍出电影了。
管理素质则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课本上不教,但是缺了真不行,尤其是在国内的行业氛围下。
有管理素质没有基本功,照样能当导演,韩二郭四都是例子。
有基本功,没有管理素质,边上玩去。
除非你特别有天赋。
天赋直接决定了导演能把一个正常本子拍成什么样,烂片、平庸、经典,差就差在审美和人文内核上。
审美情趣的最经典呈现,正是国师的奥运会开幕式,夸一句独步天下,不过分吧?
人文内核的好例子也很多,文牧武的药神、郭番的小破球、吴晶的狼2,虽然内核不一样,但是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普通观众也能感受出来。
如果让卢太君去拍药神,那妥了,你们自个儿想想那画面。
反正方星河是直起鸡皮疙瘩。
……
所以到底怎么当导演?路线十分清晰却又困难。
一、学习基础能力。
二、在行业里摸爬滚打,锻炼管理能力。
三、确定自身天赋,找到个人路线。
四、创作,成长,登顶,衰退,凉凉……
方星河再结合前世的见闻,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好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