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沿海地区的污染并不严重,海鲜的质量远高于大部分日本海域产品。
如果再过上十年,那边的水质同样会变得非常差,再想吃到最优质海鲜,就只能购买俄罗斯的海产品。
“是!”
很快,关于今天的会议内容,就传到员工耳中。
“听说了吗?我们今年的半年奖是3个月的工资,此外还有很多额外的福利。”
“我知道,听说还要发放海鲜,真好。”“是啊,真好。公司景气,我们的待遇也跟着提高了。”
这时,同样负责检查工作的川岛茂雄担忧的说:“但是,听说海产品都是中国产的,不知道质量如何。”
对此,第一个谈起半年奖的石破敬三不在意的说:“就算质量再差,也绝对比我们国产的要好。那边可是有很多原生态的地方,不像我们到处都是污染。”
另一位同事上川早苗内心同样十分认同:“确实,日本产的海鲜,除了北海道和秋田那边,别的地方我都不敢吃。”
80年代之前,日本多地都有环境污染造成的群体性死亡事件。最知名的就是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紧随其后的还有骨痛病、哮喘病、米糠油事件。
这也算是发展工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无论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还是后崛起的德美,都有残酷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知名的就是伦敦烟雾事件,造成数千人死亡。还有就是北美五大湖,因为重金属等严重超标,导致里边的河鲜无法食用。
不久后的中国,同样会出现类似情况。
没办法,谁都知道先污染后治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如果你不经历污染这一步,那么你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除非你天赋异禀,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或缺的巨量资源。中东那些石油国,或者是澳大利亚的各种矿石。亦或者你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国内人口较少。
此类典型例子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坐拥马六甲海峡,并且国家还比较小,就算不努力光收港口过路费,都能发展成发达经济体。
“有道理。那边听说很原生态,海鲜的质量确实会好一点。”
“你们说,公司为什么只在那边买海鲜,要是其它东西也在那边多好。听说中国产的食物质量都很高,肉类就连饲料都不喂。”
“应该是运输的原因吧。牛肉这些东西,明显南美和澳洲的更方便一点。”
“嗯。希望以后有机会吃到那边,不放饲料的猪肉、牛肉。”
“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