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悍勇,以累世战没者以为甲门。临阵奔逃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实乃吾之劲敌!”
“还有呢?”王文佐问道。
“还有?”崔弘度愣住了:“还有什么?”
“弘度呀!”王文佐叹道:“那个旦增的审问记录你都看了吗?”
“看了,不过好像里面大部分讲的都是与战事无关的事情!”
“与战事无关?”王文佐叹了口气:“那我问你,如果这些俘虏被释放回去,你觉得吐蕃边将会怎么处置他们?是奖赏还是处罚?”
“败军降兵,当然是要处罚啦!而且还是重重的处罚!”
“不错!”王文佐点了点头:“吐蕃人是以部落为兵,就算我把这些俘虏留下来编入军中,只怕也作用不大,毕竟他们的父母妻儿都还留在吐蕃,一有机会还是会想办法逃回去与家人团聚。但假如被放回去之后,吐蕃官吏肯定会更加严厉的处罚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好让其他士兵引以为戒,下次交战时死战到底,你说对不对?”
“不错,三郎你是想让那些吐蕃俘虏倒楣?可这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崔弘度不解的问道。
“吐蕃人也是人,好生恶死是人的天性。而吐蕃士兵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悍不畏死,坚忍不拔,是因为他们酷烈的军法。但我询问过旦增之后,发现吐蕃军法薄赏重罚,士兵出战不但没有粮饷,就连脚下的靴子,身上的衣衫也要自备,而打了胜仗得到战利品和土地奴仆,将领贵族却吃下绝大部分,士兵能分到的少得可怜。
而且士兵出征,家中也不能免除税赋劳役,老弱妇孺在耕地放牧缴纳贡赋的同时,还要为丈夫父亲准备口粮和衣着,一旦打了败仗,士兵的家人还会受到各种处罚,甚至成为耻笑攻击的对象,你觉得这军法公平吗?”
“自然是不公平,不过天底下的军法几乎都不公平!”崔弘度苦笑道:“而且看起来这军法效果不错,吐蕃人能征惯战可是出了名的!”
“秦法效果也很不错,可遇上高祖约法三章,关中父老就唯恐高祖不王关中了!”王文佐冷笑道:“吐蕃人这样子是因为他们就没见识过别的法度,没有选择,如果让他们看到了更好的法度,他们就不会继续忍耐下去!”
“三郎,你是打算用这些吐蕃降兵对付吐蕃?”
“不错!”王文佐笑道:“让他们在大唐这边开开眼,再让他们回吐蕃,两厢一比较,很多事情就自然明白了!”
“开眼,怎么开眼?”崔弘度问道:“让他们去成都看看?”
“那就不用了,让他们看锦官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