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就连打杂的董康,高老四都看出来了,纪元岂会不知,但这会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好在礼部这边交接结束,礼部官员离开,此地以后就是翰林院的了。
纪元好奇问道:“此处院子不小,以后是做什么的啊。”
问的自然那是侍读学士。
这位侍读学士四十多岁,看纪元的眼神也跟看小辈一样,几日相处下来,说话也更和气:“以后便是庶吉士读书进修之地。”
啊?
此地先用来选拔庶吉士,借着让他们在这读书进修?
这意思是,要专门再培养一批高级人才?
也是史官院地方太少,平时办公的地方都不多。
那就是,他以后的地盘?
怪不得李首辅让他自己来操持。
侍读学士道:“别想了,流水的庶吉士,你也在这待不了太久,还是外放几年再回来,对你的仕途更好。”
外放做些实绩,才是最好的。
纪元谢过学士指点,继续跟着忙碌。
一直到七月初四,这里终于整理出个模样。
接着,纪元在侍读学士的指点下,模仿李首辅的口吻草拟了文书,会同吏部,礼部,一起向上请求考选。
这才是正式向皇上请求今年的庶吉士选拔。
这种草拟文书,是纪元他们在府学的时候就学的,科举中也考过,实际写下来,还是头一次。
纪元不由得有些紧张。
用词不能太拗口,也不能太直白,还要简洁明了写完请求。
此刻,他前一个多月看过的文书终于发挥作用。
看了那么多实践题,自己做题的时候,还是有好处的。
等侍读学士点头,此文书递给李首辅,那边点头同意,再盖下印章,一起跟礼部,吏部,向皇上请求。
皇上在七月初六批复,一个朱红的“准”字写下来。
化远三十八年的庶吉士选拔。
终于要开始了。
之前只是自己考试,纪元只知道复杂,却不知道复杂到这种地步。
更别说整理旧官署,同样是差事的内容之一。
如今终于看到皇上的准字,纪元松口气。
侍读学士笑着拍他肩膀:“这才哪到哪。”
“虽说庶吉士选拔,多看咱们首辅的喜好,但到底算科举一环,该有的流程一定要有。”
“协调合适的侍卫,查清楚他们的身家是否跟考试之人有牵连。”
“确认报名的进士们是否符合要求。”
“出卷印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