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人算了半天的账,从纪元那取了五十两银子,算是补上最后缺少的。
即使如此,纪元给的银子也占了大半。
“等今年的拨款下来,一定会还给大家的。”
纪元这才意识到,在宁安州,三百两已经很多了。
也是,他在村里跟县城还好,到府城跟京城之后,像是有了通货膨胀一样。
他这点倒是有些疏忽。
换而言之,宁安州也确实穷。
纪元又往山上看了看。
那些水冬瓜树,就是发家致富的秘诀。
以后的宁安州肯定不会这样穷的。
当然了,还需要时间。
事情要一件件地办。
整个宁安州的人都因为这件事忙碌起来。
今年因为府衙提醒,他们早早收获了稻子,家里男女老幼都跟着去挖水渠。
山上的部分,需要每家出劳动力,按照各家田地多少,看应该出多少人。
山下的部分,各家负责自己的部分。
前者还需要村长监督,后者完全不需要。
所有的水渠都要相应的标准,不是越深越好,也不是越宽越好,都要按照地势来定。
工匠李老爹在滇州府多年,对水利更是了然于胸,他安排的位置基本没错。
再加上纪元给了现代沟渠的建议,对方很快融会贯通,跟他手头的东西结合。
一直到八月底,宁安州的村寨终于规划好一半。
李老爹还是要歇歇,这真的太累了。
剩下一半的村寨虽然着急,却也在忙另一件事。
他们在村寨里先挖肥料的大坑,加之去山上采集水冬瓜树的树苗,暂时先移植出来,等到春天就可以种上。
当然了,他们最着急的,还是水渠的修建。
纪元看着最近一个月的成果,发现了一件要紧事。
建设梯田沟渠,准备冲肥,这些都好说。
但另一件事,却是没人操心的。
也就是计划里的第三部分。
稻子,鸭,还有鱼的共生。
这一点尤为重要,鱼吃杂草,鸭吃虫子,拉的粪又能肥田,没有比这更好的循环方式了。
等秋天收获的时候,稻子产量绝对提高,鱼跟鸭子也会很肥美。
这么好的事,怎么没人做?
钱掉地上肯定会有人捡。
如果没人捡起来,说明会有代价。
纪元率先思考的便是,这件事对百姓们来说有什么难处。
倒是不难猜到。
纪元给小黄喂了饲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