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就够了,比用这种罗马算盘可快得多。
问过玛莎,确定她并没有给那些订货的商人多少优惠后,米娅更是疑惑:“去其他人手里直接收购不是更便宜吗?那些商人不是最会压价?”
玛莎倒像是知道内情的样子,笑道:“那也要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卖给他们啊。”
“嗯?发生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了吗?”
玛莎就告诉她,因为米娅开了编织小店,不仅自己会用正常的价格收别人做的毛线制品,还允许别人寄卖,寄卖费收的又少,所以大家现在要么自己出摊买毛线制品,要么就是到她这里来寄卖,根本就没人和那些使劲压价的商人做生意了,所以这些人只好另辟蹊径到米娅这里来了。
米娅不懂:“他们都愿意到我们这里买了,抬高一点收购价从其他人手里收不是更省钱吗?”
她们这边批发又不会打折给批发价,和市场上的正常售价也不会差太多的啊。
“那也要有人愿意卖给他们啊。”
玛莎说到这里笑得更乐了:“你不知道,现在会织毛衣的基本都是我们这片区域的人,很多人都还是在你这学的,再交给别人,大家彼此都认识,之前她们被压价狠了,本来就不乐意和这些商贩打交道了,只是去集市那边卖的话,摊贩费和交易税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且还不一定能卖出去,她们没办法也只能卖给那些商人了,现在你这一店一开,大家就多了个渠道,就再没人愿意和那些商贩打交道了。”
本来织毛衣就是米娅教会大家的,然后其他人又教给了别人,别看现在会织毛衣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因为六区和周边几个区域除了平民外,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民族的聚集区,这些外来者和本地平民日常可不算融洽,所以她们从米娅这边学到的织毛线技术基本就只在自己本地人中发展,而且在发现身边会织毛衣的人变多了以后,担心自己以后能用这门技术赚的钱会越来越少,大家就渐渐不乐意再教给其他人了,所以现在会织毛衣的人基本就固定了下来,而且这些人之间还彼此拈亲带故的都有些关系,在有人带头说不和那些商贩做生意以后,其他同样被压价压狠了的人自然是纷纷响应,现在那些商贩别说压价了,再想买到大批的毛线制品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