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794出阁讲学
临近年关,朝廷对支出管理也越发严格起来,基本上是不会新批项目。
像谭纶提议,如果只是提升山海关守备官职的话,问题倒是不大,可涉及到募兵,增加开销这个,好歹是在明年,内阁倒是有可能同意。
但是增建墩台,现在是决计会被否,或许来年上奏,机会还要大一些,而且银钱还得蓟镇出大头。
魏广德想到这里才开口道:“山海关这事儿,可以上奏,内阁那边我可以说说,墩台的事儿还是再等等为好。
对了,之前听说蓟辽总督赵炳然染病,你这次去看过了吗?是否真的很重?”
魏广德说了心中所想,一下子又想到谭纶下一个位置去了,于是开口问道。
“凡是在北地做过总督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染上一些毛病。
赵大人有咳嗽的老毛病,只是今年入秋后加重的厉害,咳起来整夜都是。
我问过郎中,赵大人的病调理都很难,基本上也就这样了。
之前他两次上奏乞归被否,这第三封奏疏怕也该送京城了。”
等几日臣一定去军营,仔仔细细探探他们的虚实,到时候再如实向陛下禀报见闻。”
说实话,隆庆皇帝对大阅还是很期待,希望能看看大明军队的雄壮英姿。
由此,带动一部分官员纷纷上奏,以各种理由反对举行大阅兵。
此时,前一步进门的张居正手里正在翻看一份奏疏,显然就是李春芳口里高尚书所写。
隆庆二年底,赶在封衙前,六部等衙门都纷纷奏上今年工作总结,也只有吏部和都察院这段时间还忙得很,因为要给官员考评。
魏广德在礼部做侍郎也不是白干的,自然是在礼部收拢了一批手下,礼部有点大事小情都会给他传递消息。
魏广德笑道:“当初臣奉旨南下办差时,这戚家军还威名不显,不想几年时间就创下偌大名声。
“如此甚好。”
京营选卒五万人,蓟州、昌平、保定、山东共计选调约六万人参与”
定下三日之约,就是避免又被礼部放鸽子。
被礼部官员吹嘘无比慎重的所谓仪式,其实除了开国那会儿才是由礼部官员遍阅古籍记载,重新定下来的一套规矩外,之后的活动其实都是照抄过来,只是进行些许修改润色罢了,哪有什么神秘、庄严的。
不过说实话,魏广德一直没上心,因为他当初确实看过一篇大阅仪注,所以理所当然就把那份仪注定下的规矩作为今日大阅的仪注蓝本来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