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这本身就很厉害了。
发现了一个用户需求,是需要多方验证的,不是空口白牙说的,更加需要市场验证。
如果用户喜欢,那么才是一个真的需求。
有时候需求是真需求,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也未必有好的效果。比如,当第一代汽车都没有马车跑得快,人们为什么要买汽车呢?不是说用户就没有出行的需求了,而是解决方案没有现在的解决方案好。唯有新体验-切换成本>旧体验,此时用户才会考虑用新的解决方案。快手在这段尝试期一定验证成功了,然后毅然决然的进行全面转型。
事实上快手有不得不转型的理由!作为工具的快手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取得百万的下载量,是相当的成功,那为什么要转型呢?
原因无非两点。
一、变现困难。gif快手一开始就只是个工具,做工具很辛苦,变现非常难。现在这个年代版权意识还不到位,想要拉广告也不现实,用户群画像都不清晰。
二、技术没有核心壁垒。用户随时可以走,也可能随时被更好用的工具取代,如果微博直接在微博内部开发一个gif工具怎么办?工具产品很难发展,何况是小众非刚需的产品。
一直到宿华加入快手,投资方追加资金,快手才勉强活了下来。
公平来说,快手这么差的基础能做到眼下这个体量算是很难得了。
本着普惠简单不打扰的理念,快手一开始对准的目标就是3-5线城市的普通人,从本质上降低了内容门槛,呼吁人人都是创作者。完全的去中心化,削弱“大v”和“网红”的能量。
宿华认为得老铁者得天下,硬生生靠着喊麦和社会摇走到了3亿用户的规模。
“嗯!”陈平江满意的点了点头,着重强调了四个字:“错位竞争!”
早就将项目计划书吃透的张一鸣了然于胸。
抖音如何运营,陈平江在创业初期就做过培训,也深入详细聊过。他和梁汝波熟的不能再熟。
回到办公室后,张一鸣看着办公室墙上的那张内容导图,默默想着。
快手靠3-5线城市和农村快速起家,那抖音就反着来,主打一二线城市。
快手主打中老年市场,抖音就主打年轻人市场。
快手采用双列瀑布式的分布推送消息,抖音就采用沉浸式大屏刷视频。
快手玩的是段子、社会摇和喊麦,抖音就玩音乐舞蹈。
计划很完美,张一鸣深信背靠人人网的资源优势,绝对可以异军突起。
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