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小赚一笔,股东也满意。
但落有意流水无情,陈平江是最难啃的骨头。
找政府人士、商界人士从中牵线,都没作用。
人家一门心思就想干仗!
但是uber已经打不下去了。
拖的这半年,又亏损了三亿人民币!
去年2014年全年度,uber中国亏损超过10亿美元。
简直是天文数字!
公司上上下下都很不满,柳青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偏偏她还不能一走了之。而反观高德,通过资本和资源双重整合以及更高效的补贴策略,从头到尾牢牢把控着优势,根本不给uber半点机会。
uber的失败对柳青的打击巨大,甚至这半年她感觉自己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已经有了躯体化的表现。
海归高材生,商界巨擘之女,职场前半段意气风发,但自己遇上了陈平江,输的底裤都快没了。
有段时间,柳青将自己关起来不断思考uber为什么会失败。
她想透澈了几点:
uber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存在明显缺陷。例如,客服系统仅支持邮件沟通,不符合中国用户习惯;核心工程师团队位于美国硅谷,导致技术支持和决策效率低下。
同行不光有人工电话客服,甚至有微信小程序客服,你敢信uber居然还指望用户通过邮件联系客服人员投诉。
柳青自己想想都感觉绝望。
但又无可奈何。
uber中国只有运营地推人员,没几个技术人员,app的维护都是交给海对面的工程师。
这边白天,那边是晚上,人家下班了就关了手机,上哪联系去?
这边晚上,那边倒是白天了,但是提交过去的方案,要审核再审核,修改再修改。
时至今日,uber中国都要关门了,还是没解决问题。
此外,美工总公司推崇的“铁三角推广模式”,在全球其他地方是成功了不假,但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其他地区没遇到像样的对手。一旦到了国内,前期推广速度的确是快,但之后问题接连暴露。
扁平化管理模式,城市经理之间缺乏协调,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工作。
城市经理之间相互拆台,抢资源都是常事。
而高德呢?对方则拥有集中决策权,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可谓是全国一盘棋!
当然,柳青也认为自己有问题。
或许自己的能力很难真正的独当一面驾驭一家大集团,更适合当临阵冲锋的猛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