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称王,却不是普通的亲王,而是诸侯王,他完全依照朝廷的规格来设置自己的官署,只不过在前面加上唐王府而已。
李渊的称王最开心的却不是他自己,而是他麾下的臣子,群臣抛头颅,洒热血,冒着生死的风险跟随李渊,不就是为了今日吗?
李渊进位唐王,置唐国,以长安皇宫为唐王宫中,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分,他几乎就和皇帝没有区别。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不断地有诏令从王宫中传出。
裴寂和刘文静这种老臣自然是立刻就加官进爵,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李渊的所有潜邸旧臣都摇身一变,从一个小小的晋阳宫人,变成了唐国的相佐。
不仅仅是官职的巨大变化,还有爵位,李渊给裴寂这些老臣,纷纷上了郡公的爵位,所有人都很满意,而且都很清楚,之所以不一步到位国公,是因为之后李渊还要称帝,到了那个时候,如今这个郡公的爵位,就会变成国公。
当然最显赫的是李渊的儿子们。
第一道诏令便是给李建成的,他被封为唐王世子,这很正常,没有人觉得不合理,除了因为洛苏的教导而早就有所偏向的洛玄夜之外,就连李世民都真心实意的祝贺了李建成。
李建成很优秀,在几乎所有人眼里,他都是很合适的太子,尤其是相对于其他诸侯的儿子,李建成简直太优秀了,大唐可以预见的,就算是李渊出现意外,有李建成在,也不会出现意外,这让朝臣们都很是安心。
……
伴随着朝廷天使的离开,洛玄夜和李秀宁起身,李秀宁有些疑惑,洛玄夜却带着些许恍然,低声道:“夫人,应当是老祖宗和父王说过些什么。”
李秀宁回忆起了当初洛苏和她说过的话,恍然大悟,大概就是如此了。
夫妻二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李渊的诏令,实在是过于出乎预料。
李建成是世子,完全依照太子的规格,自然不必多说,他是储君,已经不能以臣子来看待。
但是李世民、李秀宁他们就完全不同,他们是臣子,那自然就要走臣子的道路。
经过汉末到隋朝的变化,现在一个官员身上所背负的职衔,不仅仅是官职,而是四种。
第一,职官,也就是权力的来源,这是实权的官职,是在时局中,权力大小轻重的体现,比如尚书令、中书令等。
第二,散官,这个主要是显示恩宠以及清贵,也可以赏赐给那些贵族家因为年龄小不能当官的孩子,分为文散官和武散官。
文散官中最出名的“开府仪同三司”,武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