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太子之位。
胤礽虽然是康熙第二个儿子,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年仅一岁时便被立为了太子。
太子胤礽长大后,性格变得越来越乖戾暴躁,且生活极为奢靡铺张,严重不符帝王应有的气度与性格。
最终历数其罪状,包括专擅威权、肆恶虐众、穷奢极欲、结党营私等,废除了其太子之位,但又没有立即立新太子,进而引发了九子夺嫡事件。
这场争夺使皇子之间原本的亲情荡然无存,朝堂官员也陷入在夺嫡中形成不同党派,给朝政和后续政治影响带来了诸多问题。
公元1722年,康熙因病驾崩,终年六十九岁,在位长达六十一年。
继位的是他的四子胤禛,即清世宗,年号雍正。
九子夺嫡的影响延续到了雍正继位以后。
其他皇子及其势力,对雍正的皇位依然心存不服,他们暗中进行反对雍正的活动,在朝廷内外制造混乱,影响皇室内部的稳定和谐。
也导致雍正难以分辨谁是真正忠于自己的人,谁是曾经参与夺嫡斗争而可能心怀不轨的人。
这种信任危机使得他在处理朝政事务和人事任免时更加困难和慎重。
不过雍正执政期间,从清朝记载的历史来看还算是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