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被历史证明是封建歧途的王朝,又真的有希望完成这样的转变吗?
……
【议定翻越夹金雪山的决定后,红军们开始就近筹集如羊皮、棉衣等御寒衣物,购买了白酒和辣椒等发热抗寒食品,力所能及准备了拐棍等辅助登山的工具。
虽因当地条件所限无法充分满足,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最后在召开翻山动员大会,使红军们明确翻越夹金山的重要意义,坚定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信念后,中央红军们就此开启了艰难而又残酷的爬雪山。
由于高寒缺氧,粮食和保暖物资也非常稀缺,走到后来,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红军战士牺牲的尸体。
尤其是夜晚,许多红军在寒夜中睡去后,身边的同志就再也没能醒来。
没有吃的,就只能忍痛将陪伴红军走过长征、经历过众多战事的马儿杀了救急。
甚至因为那时的皮带多数是用真皮制作的,所以红军们对皮带都尤为珍惜,一顿野菜汤也只能将皮带切成几段分餐煮,只为能从中获取杯水车薪的营养。
从1935年6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翻越了二十一座雪山。
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红军翻过众多雪山来到了广袤无垠的川西北草地。
彼时的国民党军队依然在持续围追堵截,妄图把红军困死在雪山周边,以阻止红军再次跳出包围。
而穿越草地,能快速跳出敌军包围圈,打乱敌饶部署节奏。
为红军北上去往陕甘苏区,与其他革命力量会合创造机会,开辟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行军路线。
于是刚刚爬过雪山的红军们,被迫在极其缺少补给的情况下,又走上穿越大草地的艰难之路。
虽走的是草地,但实则却是广袤的沼泽地带。
表面看似平坦,实则积水和腐殖质淤积下到处暗藏危机。
红军战士们一旦陷入沼泽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很多战士因此被泥潭吞噬。
川西北草地处于高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时暴雨频繁 ,随之就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降雨。
草地上爆发洪水的情况,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
可红军们在过草地时确确实实遇上过大洪涝。
四处漫流的雨水瞬间将草地化作泽国,原本被探出来还算坚实的落脚地也荡然无存。
晚上睡觉都找不到一处干的地方。
但最致命的,还是急缺粮食。
因为地区资源限制,红军们出发前筹备的干粮很快就被耗尽。
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