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越过德波边境,采用闪电战战术,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日本和德国在1940年时结为同盟国,日本在1937年爆发的全面侵华战争,其侵略性质与战争规模,亦是二战的早期开端之一。
所以1937年的七七事变,也被部分史学家认为是二战的另一个开端。
七七事变点燃中国全民族抗战怒火后,自身资源和工业能力尚有不足的日本妄图速战速决,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 。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经济、金融中心,战略地位关键,日军意图通过进攻上海,打击中国军民抗战意志,迫使其投降。
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上海的重要性,在日本不断增兵、挑衅下,中日双方于1937年8月13日爆发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浩大、战况惨烈的对抗侵略战争,淞沪会战。
当时国民政府先后投入七十多个师,总计七十余万兵力 ,这些部队来自全国各地,包含中央军精锐,还有地方杂牌军。
但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他们皆是抱着酝酿已久的抗日救国之心奋勇参战。
比如从广西奔赴上海的桂军,直线距离超一千五百公里,实际行军路途更远,约两千公里。
路途遥远,交通设施差,铁路路线少,救国心切的桂军将士们就穿着草鞋,拿着简陋的装备,日夜兼程,总计投入会战兵力达六万余人。
从湖南赶来的湘军,路途也不近。
湘军带着三湘子弟的热血,出动约15个师投入会战,兵力达10余万人 。
在上海周边浴血奋战,湘军坚守阵地与日军鏖战,为整体战局贡献了重要力量,许多部队战至最后一刻,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还有从四川赶赴上海的川军,行军路程远至两千余公里,但却是投入兵力最多的地方军,投入会战兵力达二十万余。
川军出川时装备也极其简陋,却毫不畏战,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炮火,用鲜血书就了诸多悲壮篇章,众多川军将士血洒疆场。
战前数月,中国军队就在上海及近郊修筑防御工事,挖掘战壕、修筑碉堡、掩体,意图迟滞日军进攻。
全国各个地方也紧急筹集粮食、弹药等物资向上海方向转运。
而日军方面,虽然投入兵力总计只有三十余万人,但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
庞大的海军舰艇可在近海提供强大火力支援,航母舰载机、陆基战机掌控制空权,各式火炮、迫击炮数量众多,火力凶猛且持续性强。
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