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人明确指出战争不能一直拖下去徒耗国力,纵使各项条件极为缺乏的志愿军还是做出了跨过三八线南下进攻的战略。
不能在大的战略上进行防守反击的志愿军,将在没有阵地优势的情况下攻坚敌饶防线。
这第三场需要志愿军正面进攻的战役,注定不好打。
志愿军集结六个军及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共三十多万人,隐蔽集结在三八线以北地区,于1950年12月31号跨年当,分左右两路正式向敌军防线发起正面突破。
总攻的信号弹于下午五点升空,志愿军七个炮兵团一百零六门火炮开始猛烈炮击。
尽管只有一百零六门火炮,炮击时长仅二十分钟,但这已经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火力也最猛烈的一次集团炮击。
体系战争时代的到来,进攻早已不再仅仅是冲锋那么简单,防御也不只限于阵地。
大规模突破前,志愿军先头部队还要争取在大部队进攻前清除敌人在前沿布置的大范围雷区。
第三十九军116师346团的战士们,就承担起了右翼扫雷的重任。
其中由张财书、赵振海、金玉山三人组早于战友二十分钟出发。
雷区就在敌人火力网的眼皮子底下,残酷的排雷工作也正是在敌饶枪林弹雨之下进行的。
但是直到三人组的两位组员牺牲,他们还是没能开辟出一条能保障大部队安全通过的通道。
但仅剩一饶张财书没有退缩,在最后只剩半截扫雷杆且面对最后一串地雷群的情况下,他毅然用手抓住连接地雷的钢丝拉响地雷,为部队开辟出了安全通道。
但张财书也因此被地雷炸成了重伤,在他奄奄一息时,万幸大部队开始冲锋了。
他也被战友及时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救治,后被授予“扫雷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另外两位队员成为烈士。
三十九军的战士们没有辜负扫雷英雄们的付出,用时仅五十分钟便全线突破临津江,紧接着是三十八、五十、四十军。
到当午夜时分,敌饶第一道防线便全线崩溃,志愿军就此正式跨过三八线。
另一边的左翼四十二军、六十六军也顺利击败当面之敌,一举拿下敌占堑道城岘。
迅速突破联合国军防线的志愿军,立即向其纵深实施穿插围堵。
四十二军124师负责堵住南逃的伪二师、伪五师。
其中又以372团冲地最深入,最勇猛。
在此前见识过志愿军打仗之凶猛的南朝鲜伪军,在这会儿又一次亲历了一遍志愿军冲锋后,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