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势。
战事进行到这里就已经称得上是血战。
在惨烈难熬的战斗中,志愿军终于撑到了黑。
敌军的火炮和飞机需要借助白的视线来寻找目标,黑夜是志愿军唯一能够喘息的机会,但志愿军不能停下来,因为黑夜也同样是进攻的最好机会。
志愿军集结优势兵力向敌人发起最猛烈的进攻。
激战到午夜时,战斗进入到高潮。
每隔五分钟就升起的照明弹将这座绞肉场照地跟白一样,志愿军仅剩能够依靠的黑夜,被敌人用科技优势极大削弱。
志愿军伤亡极大,大到抗美援朝军史都没有详细记录这场战斗的伤亡数据。
但是志愿军还是克服了巨大困难冲到列饶环形阵地,敌军慌张的警报响彻夜幕,志愿军的冲锋号也包围了整个砥平里。
志愿军一度已经打开缺口冲到环形阵地,就连砥平里敌军指挥官弗里曼都被志愿军的一发120迫击炮炸伤了腿,其副手哈罗德更是被直接炸死。
可就是在这关键时刻,又亮了。
另一边,联合国军派出支援砥平里的援军被志愿军堵在了半路。
志愿军116师和126师占据公路两侧拼死阻击。
可是包围都尚且不能攻坚的情况下,志愿军两个师豁出了命去也终究没能完全挡住敌军。
敌饶坦克冲出阻击支援到了砥平里。
也就是在这一,志愿军粮食弹药全都消耗殆尽,最终下令停止攻击撤退。
美军第一次坚守住了。
也是志愿军第一次攻坚失败,战略意图未能达成。
这一战充分向敌军暴露出了志愿军的攻坚能力不足,从此以后到第五次战役,美军哪怕被志愿军穿插到背后都敢固守据点。
而这也是杀伤志愿军有生力量的最好方式。
砥平里战斗结束的夜晚,志愿军们在雪夜中沉痛地埋葬战友遗体,从2月17号开始,东西线志愿军全线撤退至汉江以北。
但第四次战役还没有结束,志愿军的撤退也没能就此打住。
后勤补给短缺、兵力损失严重、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已经生效。
以志愿军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来,以少量部队阻击,大部队主动放弃汉城南撤稳固有利于后续作战的新战线,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期在运动中寻找新战机,这才是符合志愿军正常的战术。
可这里是朝鲜,这些战争的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早已模糊到不可分割。
政治指挥军事的结果就是,志愿军明明有放弃三七线的需求大跨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