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又称五弩失毕,唐人曾设置蒙池都护府。
部落首领是可汗之下最有权势的突厥贵族,也被称为“杀”。可汗赐给每个部落首领一支金箭。汗庭的王座之后也挂了十支金箭,类似唐饶符令,用来征召首领、传递命令,意思是“凡有征召,如箭之疾”。
此时汗庭之中,除了右厢的苏禄、伏念、夷男之外,还有左厢的歌楞、斛瑟罗、忠节、婆实。“十杀”之一的李遮匐拥兵数万,在怛罗斯东北方独立盘踞,与阿史那都支只有名义上的君臣关系。几前可汗送金箭到他帐中,他便派了他的弟弟染干来到汗庭,商议如何对付唐人。
阿史那都支同其他草原人一样,将中原帝国称为“桃花石”帝国,这是由北魏“拓跋氏”的源流而来。
他知道中原遥远辽阔,在他的处木昆部落最初崛起时,他必须对子称臣,然而等他成为了可汗,中原子再给突厥君主送“皇帝可汗”的玺书,就深深刺痛了他。
苏禄告诉他,百年以前,中原皇帝还在争抢着要娶可汗之女,以获取突厥人支持。就在几十年前,唐饶高祖皇帝刚刚起兵时,也对突厥可汗南面称臣。更古老的时候,皇帝们献上玉帛粮食,只求可汗不要攻打边境。可是到了前朝隋文帝时,汉人靠着奸智离间各部落首领,使突厥各部落分裂。突厥人本就远远少于中原人,陷于四分五裂、自相残杀,衰弱得奄奄一息。
可汗一统十部落,惩罚妄图反叛者,才能恢复曾经的荣光。
阿史那都支成为可汗之后,想要的从不只是统治西域一隅。他想成为整个草原的主人,这个宏伟壮大的梦想永远在他心胸。而他也明白,想要使所有部落听令,遵奉可汗,至少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游牧生活极其危险,一旦遇上大雪、旱灾,牲畜大量死亡,各部落会陷于饥荒。康姓与米姓的胡商能为可汗购买铁矿、硇砂,这只是事。他们能从西方的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购买大批的粮食,让他的部落不必受制于气生存,这极其重要。而等到十部落的突厥人饿得眼睛发绿,只要他为顺从于他的首领输粮,就能令各部落感恩戴德。
第二,必须不断地战胜敌人,草原人不会把柔弱者视为君主。唯有劫掠城盛乡野,打败一切妄图与他争夺西域的势力,尤其是唐人,才能令人恐惧与敬畏。
突厥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帝国,积聚数百万人口,坐拥最强的骑兵,占有整个北境。没有东、西突厥之分,没有左、右两厢之分,甚至没有什么九姓铁勒、薛延陀的分别。所有草原上的人,都只应听命于一个可汗。
在首领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